
1、黛玉与下人之间的过从
2、宝玉派佳蕙给黛玉送茶叶,正值黛玉为下人派发贾母送来的钱,黛玉立即抓了两把给她。钱也许不多,为佳蕙带来的快乐是珍贵的。黛玉对自己丫鬟紫鹃,如紫鹃所说,特别亲。黛玉对别人的下人与自己的下人都不薄,是极有仁心的。
3、林黛玉不仅诗词歌赋的天分高,而且怼人的功夫也挺高明的,不露痕迹的把人噎的说不出话来。
4、稍大之后,黛玉与宝玉互生爱意,二人每以假意试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生过多次冲撞。但这哪是怼?这是爱情的替代音。到后来,他俩互通心意,便再没了矛盾,有的只是款款情意,深深眷念。先前的“怼”不过纯美爱情诞生前的阵痛。
5、回忆起宴席上的事情,宝玉委屈到,“我并没有比你,也没有笑,你为什么恼我?”
6、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7、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
8、在提倡人人平等的当今,我们对倚势欺人的主子小姐是坚决批评的,那么黛玉会频繁怼下人吗?
9、贾府是黛玉的活动之地,对长辈那是必须要尊重的,这无需多言,黛玉对日常相处的姐妹们如何呢?
10、黛玉与宝玉从小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感情亲于众人,难免会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凡是有亲姊妹的人都知道,姊妹之间没有不相犯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姊妹之亲,反而是越吵越亲。
11、林黛玉语录最大的特点是阴阳怪气,这种略带气息感的话,最好的办法是假装听不懂。比如说:“这个花我还以为就我有,原来她们都有。”
12、这些都是因为宝玉和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非常的不安。
13、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14、(这句是黛玉和宝玉说过的,二人互相比较,很是欢乐,也让人羡慕能有如此雅致,无忧无虑地看着书说着话。
15、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藏奸。
16、说黛玉是怼人天才,是以偏概全。黛玉天性善良,家教良好。她是一个有思想有仁爱的姑娘,而非林怼怼。
17、众人来看望被烫伤的宝玉,说说笑笑间,凤姐问暹罗国进贡的茶叶怎么样,黛玉说吃了还可以,凤姐说打发丫头再送一些并有事要麻烦黛玉,黛玉听了之后,哼笑道:“你们听听,吃了她们家一点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18、随便找一句搪塞过去就好,千万不要纠结辩论,或者看看宝玉怎么解决的。
19、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分发薛姨妈家的宫花时,送到黛玉这里,黛玉问了一个问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其他姑娘都有。周瑞家的回答惹黛玉不高兴了,怼了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来的,也不会给我。如果你是周瑞家的。
20、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
1、其实不能说是阴阳怪气。就是林黛玉爱吃醋。针对贾宝玉的撒娇卖萌,是一个小女孩的正常表现。因为贾宝玉爱在女孩中间混。和薛宝钗又有金玉良缘之说。所以林黛玉会经常的吃他们两个人的醋。例如去探望薛宝钗的病。林黛玉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不让宝玉喝酒。他会说为什么我说的话你不听他说的话你就听了。
2、宝玉看宝钗的胳膊出了神,他说我在看,一直呆雁,我一出来他就飞了。
3、宝玉有些呆傻之气,第一次见黛玉便砸了玉,黛玉和宝玉之间常犯龃龉,很多时候是宝玉出言不慎造成的。
4、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5、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
6、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地坐着,咋们说话儿。
7、史湘云把林黛玉比作戏子,生气回房,宝玉跟了来,问“好好的又恼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8、黛玉与姐妹之间的过从
9、宝玉因为宝钗的知道的多而激动。他就说还没有上山,你就装疯了。
10、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11、这时你不应该感到特别尴尬,“对呀,对呀,就是这样的嘛。”
12、黛玉说到,“你还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13、宝钗说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他说他在别的上面还可以。就是在带的上面特别留心。
14、“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
15、说林黛玉擅怼人,是对林黛玉的误解,也是对曹公的误解。曹公笔下的黛玉是个才华横溢、容貌出众、活泼灵动的佳人。她有畅所欲言的率真,更有审时度势的睿智。如此出类拔萃的女子,岂能是个怼人天才?
16、虽然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是柔弱的,但这怼起人的功夫一点也不弱啊,分分钟秒杀。生活中大家是如何反怼的。
17、薛姨妈设饭款待宝玉跟黛玉,席间宝玉要喝酒,宝钗说吃冷酒不好,让丫头热了再喝,宝玉听从了她的建议,恰巧紫鹃吩咐雪雁来送手炉,黛玉知道后,说了一句看似教训雪雁但其实怼宝玉的话: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你跟你说的全当耳旁风。
18、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的傲气不是针对下人生发的,而是为世间浑浊之人准备的。黛玉曾怼过两个下人:周瑞家的,李奶妈。对于其他人,黛玉均以大度处之。
19、图源网络,侵删
20、宝玉研究宝钗佩戴的金锁,林黛玉来探望宝钗看到她二人在一起,揶揄到“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揣着明白当糊涂问为什么,黛玉解说到“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再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有理有据的语气既讽刺了二人也隐藏了自己吃醋。
1、宝玉,你再闹,我就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