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朋友圈说说

论语十二章选一个做座右铭100字 优选汇总46句

时间:2024-04-28 09:59:35 朋友圈说说

一、论语十二章选一个做座右铭作文

1、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2、其实,无论哪朝哪代,痛恨失信、呼唤诚信的声音从来就没有断绝过,正因为如此,那些诚信的故事才会千古流传。那些以诚信为做人之本的人才世代受到景仰。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朴实胜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4、君子行事因为按“义以为质”,所以能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正由于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泰而不骄”“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差别,都源于行事时这一点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

5、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认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宽以待人,则不但可以赢得尊敬和友谊,还能尽量不得罪人。

6、君子:像这种君子与小人截然二分并且完全对立的说法,在《论语》多次见到。事实上,我们所见的几乎都是二者之间的人。因此,在理解时,要有“动态人生”的观点,就是把“君子”视为“立志或努力成为”君子的人,小人则是“无心或放弃成为”君子的人。只有这样理解,才可进而主张: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沦为小人;小人若是上进,可能改头换面。如此一来,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实质的作用与效果可言。

7、当然,孔子说“文质彬彬”是专对君子而言,因为一个本事再强,品德再高尚的人,如果言行粗野,不懂礼貌,也算不上君子,也无法达到做人的更高境界。

8、人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有些竞争是必须的,有的竞争是可以放弃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今天你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会成你之美,世界时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人之美是这个和谐世界的最美乐章。

9、做人的境界。

10、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如果说“一日三省”是向内心、向自我求助的话,“见贤思齐”就是向外求助,为自己找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参照物。

11、什么样的人是小人?什么样的人可称得上君子?谁的脸上也没有贴上标签,似乎让你难以判断。实际上,君子与小人行为方式的对比有时极为鲜明。比如,有的人为利人不惜损己,有人则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的人对于:成人之美”的事不亦乐乎,有的人则对“成人之恶”的事趋之若骛……

12、还可以简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学而思、思而学”作为座右铭。

13、可见,诸葛亮的“通才”不是仅仅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某一专业和领域,而是百事皆学皆通,这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很好的借鉴,这就是教师不要以“应试教育”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向大自然索取知识,才能使自己学到登山涉海的本领。

14、“文质彬彬”是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文静而有修养。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个成语也来自《论语》来自孔子的创造,而且是被孔子作为做人的一种境界提出来的。

15、子曰:“君子不器。”

16、做人的智慧。

17、孔子对于求学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18、《论语》中的每一句,都让我受益匪浅。

19、如果是求学人士,可以选择《论语十二章》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作为座右铭,还可以简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学而思、思而学”作为座右铭。

20、在自省与自修中提高做人的修养。

二、在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座右铭

1、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没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转。

2、有句老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以进步,而怎么学习又该向谁学习呢?

3、做君子不做小人;

4、坚持哪些做人的原则。

5、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利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这句话指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主张一种义重于利的价值观,认为君子应该以义作为行为标准。

6、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坦荡荡”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忧不惧”、内省不疚”。相反,“常戚戚”的小人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担惊受怕,忧虑不已。

7、如果是求学人士,可以选择《论语十二章》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作为座右铭。

8、这时就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了,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有很多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他们的身上是不是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如果是,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这样自己的才能与道德就会得到提升。

9、关于交友和与人相处,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道不同步相为谋。

10、“文”是指诗书礼乐等外在的文饰,它可以让人知识广博、情趣高雅。

11、“质”在这里是指忠信孝悌等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重质的人表现出“木、讷、刚、毅”的特点,有他品行敦厚、坚持原则的优点。

12、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耻下问”这是一种宁要学问不要面子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问”字,它表明你是在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学问,看待你所要学的知识,它需要你越过世俗的眼光,以渴望之心求索学问。

13、在当今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静止不动,而当某种“动荡”把人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抛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许多人就会不知所措。其原因就在于复杂的现实中,单凭一只脚走路是不牢靠的,人必须学会多种生存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德通才,不仅“专业”要精通,其他的“行业”也要能懂能做。

14、第二个层次是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这样教育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看见别人的优点,我们主动去学习,看到别人又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去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们就去改掉。这才是正确的、利人利己的做法。

16、如果是我们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则可以化“吾日三省吾身”为“一日三省”为座右铭。

17、人的一生不可无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有困难时可帮助你克服困难,在危急时会帮你渡过难关。

18、领导者恪守的做人成事之道。

19、长久以来,人们提起诸葛亮,往往都把他看成“神人”。诸葛亮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诫子书》里他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这是他长期专心致志、刻苦读书并多方面学习的结果。

20、孔子是个大学问家,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否则,怎么会有所谓七十二贤徒从学与他呢?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常处于动荡之中,孔子出生低微,求学的路并不宽广,但他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学问之路,实在难能可贵。

三、参考论语十二章自拟一则座右铭

1、第一个层次是要好学,也就是说要有主动学习、追求学问的意识。

2、总之论语里很多名句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在竞争的时代、在竞争的岗位上,免不了会因一些小事碰撞,你如果不容忍他人小的过失,针锋相对,不但伤了和气,对自己的工作也带来不利!之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告诉我们,要用一颗博大宽容之心,去包容他人的狭窄心胸,把刻责别人、攻人之恶的话语咽到肚子里,你将发现会受益匪浅。

5、如果是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则可以化“吾日三省吾身”为“一日三省”为座右铭。

6、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今中外的所谓“君子”,之所以能够品行正、修养好、境界高,原因在于他们用有一个坦荡的胸怀,因此,才能拥有一个宽广坦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