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2、《咏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呢?从题目就可以知道,因为这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咏物诗,显而易见,这首诗是咏赞柳树的。
3、落日和烟雨。
4、一·描写杨柳风情之春光春色者。
5、在中国古诗词中,与“月色与树木”相关的诗句有很多。但就“月色”这一意象,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王维超凡脱俗的隐逸情怀和清静自在的人生追求。
6、“碧玉”和柳树发芽的颜色的是如此的相似,所以这个比喻句相当贴切,不仅写出了柳树的鲜嫩新翠,而且还给人留下柳树新发的淡雅之美。
7、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8、拂水飘绵送行色。
9、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10、唐·白居易《青门柳》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苏小门前长短条,
13、宋·周邦彦《兰陵王·柳》
14、唐·贺知章《咏柳》
15、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16、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17、叹今生、谁舍谁收!
18、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柳树也迫不及待地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一种迷人的形态。
19、接楼主的问题——“《咏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春天里什么地样子?”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鉴赏这首诗歌,我还是会按照我一以贯之的方法进行,那就是——“知人论诗”。
20、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花事已成休,都人懒出游。水添烟浪阔,山带夕阳愁。柳树鸣黄鸟,沙堤卧白鸥。不辞归远路,何必买扁舟。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万条垂下绿丝绦”是紧承上句来写的,诗人将千万条倒垂的柳枝比喻成绿丝编织而成的少女的裙带。一个“垂”字,更加暗示出了“碧玉小家女”的纤腰之柔。而“绿”字又与上句的“碧”字再次生发、再次补充,这就把早春的垂柳写得更为逼真、轻柔、飘摇了。
4、这一句的点睛之笔就在一个“垂”字,诗人这样写的目的:一是描摹出了柳树特有的外形,正所谓“不著一柳字,尽显柳之妙”;二是表明了随风摇曳的柳枝飘逸超脱的形象。
5、这里的“碧玉”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让人们对柳树的淡雅之美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6、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为人旷达不羁,善谈笑,有“清谈风流”之誉,为时人所倾慕。贺知章好饮酒,经常饮酒赋诗,杜甫诗《饮中八仙歌》中形容贺知章喝醉酒的状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可以说非常形象地说出了贺知章好酒的本性。
7、《咏柳》赏析
8、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绾别离。
9、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0、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11、凄恻,恨堆积。
12、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有一首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正是因为这两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让我们知道了贺知章这位诗人,贺知章的名字也随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让贺知章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位诗人。
1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如果说一、二句中诗人在赞咏柳树的整体形象和曼妙柳枝的话,那么第三句则是诗人对柳叶的赞咏。但是诗人贺知章并没有直接赞咏柳叶之美,而是以设问提出:不知这细细的叶子是哪位能工巧匠剪裁出来的呢?
15、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16、梨花榆火催寒食。
17、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了那年火树银花处,词人与心爱女子相约月夜花市的浪漫场景。此去经年,无论是词人在回忆里找寻那夜的柔情,还是我们这些后人品读字里行间的浪漫,都能感受到爱情的唯美与相思的难耐。
18、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9、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
2、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3、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4、诗的三、四句采用问答形式。尤其是第四句把春风比作剪刀,回答了柳叶生发的原因,再现了春风吹绿万物的自然规律。
5、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6、垂荫满上路,结草早知春。花絮时随鸟,风枝屡拂尘。欲散归依依,时要歌吹人。
7、杨柳因其柔姿婆娑之风姿,被代以形容女人之美,如“柳腰”、“柳眉”等等,白乐天曾有“杨柳小蛮腰”的诗句,故“小蛮腰”至今仍为少女婀娜腰肢的美称。
8、北朝乐府·《折杨柳歌》
9、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0、诗人巧妙地将视之无形,难以促摸,对大自然的作用不易被人发现的春风物化,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之举目可见,触手可及,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回大地,春暖人间的大自然美景。
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断肠是飞絮时,
13、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14、《咏柳》这首诗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选编的一首古诗,诗歌的创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15、清·高鼎《村居》
16、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17、洞仙歌·江南腊尽
18、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先写总的印象,第二句单就柳枝作了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四句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外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
19、南北朝·萧纲《咏柳》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2、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5、贺知章在一、二句中连用两次比喻,用不同的事物来比喻柳树的不同方面,这在诗歌中形成了博喻,更加显示出柳树的曼妙多姿和鲜嫩新翠。
6、贺知章要赞咏柳,那从哪里起笔最好呢?也就是说诗人眼前的柳树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当然是柳树的整体形象了,柳树下垂的枝条的那种曼妙美。
7、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8、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9、蜂围蝶阵乱纷纷,
10、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1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12、唐多令·粉堕百花州
13、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14、在这里,诗人通过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刻画春柳的形象,以奇妙而贴切的比喻,赋予春风一个独特而新颖的形象,显示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使人感到清新爽目,构思上也可谓独出心裁。
15、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16、看到楼主的这个问题,我潜意识里产生一个想法:一定要回答,而且要答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或许是一种亲切感吧,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一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17、分付新春与垂柳。
18、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9、古诗中不乏将垂柳枝比作绿丝绦的诗句,比如五代时期的诗人韦庄在《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中有“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唐代诗人徐彦伯在《饯唐州高使君赴任》中有“香萼媚红滋,垂条萦绿丝。”
20、杨柳杨柳所指一般为“柳”不与白杨有关,“杨柳”合用一般实为修辞故,然也有出处,《尔雅》曰“杨,蒲柳也。”由此,杨称柳便并称为“杨柳”也。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2、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修辞和写法上也不一样。前两句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如何高上去,柳枝如何垂下来。
3、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4、春天里什么最美?古人告诉我们:不是花,也不是鸟,而是柳,在古诗词中,吟咏柳姿之美的诗篇比比皆是,下面我们就一起随着古诗词领略柳的美姿吧。
5、唐代诗人沈佺期《剪彩》诗中有:“寒依刀尺尽,春向绮罗生”;宋之问《奉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诗中有“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这两人写的都是彩花与剪刀。
6、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7、进入仕途之后的贺知章被授予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后来又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新唐书·贺知章传》记载:
8、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9、柳之春色无边烟,笔下有赞诗万千,一一而列不尽言,不若欣赏柳色春光美!
10、将柳树说成“碧玉”,还是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显示出了柳树的鲜嫩新翠。第一句写树,将柳树拟人化,让人在品读的时候能感觉到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不仅貌美,还稚嫩清纯,而一个“高”字,更衬托了美人婷婷袅袅的婀娜风姿。由此可见贺知章诗作的不同凡响之处。
11、如果将第三句和第四句结合起来看的话,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并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也体现出了诗人写作手法的精妙。
12、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13、贺知章的咏柳也不例外,而起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比喻新奇精巧,灵活多样,四句诗用了三个比喻句,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加之在比喻中出现的拟人化写法,可以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咏物诗中的佼佼者了。
14、永丰坊那畔,
1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即渐迷行处。
17、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18、后两句运用巧妙的设问与鲜明的比喻来写柳叶,没有任何形容和描写,而是一问一答,问得巧妙,答得精彩。
19、宋·俞桂《春晚湖上》
20、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