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2、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成另一个事物来写。
3、也就是说,只是把一事物用称呼另一事物的名词来表示而不是用叙述另一事物的情况的说法来表示,那就是比喻。
4、是的。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被比拟的前者是人,后者是物。比拟是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作者把比拟的物体,模拟人或物的行为动作,思想感情,逼真地描写,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活波,贴近人们日常喜闻乐见的生活。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产生共鸣。
5、以下为个人认识,仅做参考
6、上述两相比较看出,比拟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人的比较或拟人、拟物修辞手法;而比喻是物与类似物的比方。
7、比拟: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8、比喻是把A事物比做B事物,如:太阳像个大火球。而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总称,如:小鸟在歌唱,是拟人,因为只有人会唱歌,把鸟儿当做人来写就是拟人。拟物是把人当做物来写,如:侄儿飞了出来。人不会飞,鸟会飞,所以,这里把人当做鸟来写,就是拟物。
9、其实,“比喻”和“比拟”这两个词的用字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的情况。
10、两个词的区别在于指向不同。比拟是指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是修辞格的一种。拟人是指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11、分类: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13、四、引证用法不同
14、比拟又名比体。
15、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16、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17、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18、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9、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20、拟人:把物当人写。
1、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
2、比拟不是比喻和拟人。比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nǐ,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3、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4、拟人: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5、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6、拟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
7、三、特点不同
8、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9、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10、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11、一、性质不同
12、二、作用不同:
13、一、性质不同:
14、拟人:叶圣陶《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印捕、华捕。
15、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统称,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动作行为,只要有一个体现人的情感行为的词即可判断拟人,比喻是本体喻体之间有某种联系。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16、增添特有的情味。
17、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
18、一、两者修辞手法不同:
19、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0、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
1、比拟: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2、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3、比拟: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是直接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来写。
4、那么,怎么判断是比拟呢?偶们看这个例子:
5、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6、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7、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8、其中大类修辞手法包括:比喻,白描,比拟,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托,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对比,反复,反问等。
9、二、作用不同
10、比拟包括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11、比拟包括拟人,在同一个叙述中可能会既有比喻手法又有比拟手法,但比喻和比拟不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12、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13、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14、比拟: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15、拟人: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16、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一个事物当成另一个事物来写。比拟是不包括比喻和拟人,与这两个修辞虽然挺像的,很难分,但并不是同一个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