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要叫我再夸夸的话嘛?这个剧组起码是读过原著的,还原小说相当棒。
2、武将的酒,不仅仅是豪气杀伐,也有智谋百出。关羽这杯酒,是茅台,酱香浓郁,回味悠长。是热血凝结,是丹心酿就。他追求的不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是酒壮英雄胆的血性。
3、孙权是个非常爱喝酒的人,民间流传许多他喝酒的故事。但是,千万不要把他单纯的看成一个酒鬼。孙权此番醉酒,一个是因为新年,大家都高兴。
4、这不是影评,这是在说历史,说我们社会的认知氛围,影视剧是服务于当代的文化产品。它有它特有的变现手法,它可以趣味历史,它可以符号化历史,但是用它来还原我们的祖先们曾经面临的苦难,你们高估了那帮家伙了!
5、时间更长,我有点害怕打开三国了,因为里面的故事读得更心惊,读得更深沉,读得更痴迷。愿和你们一生一起共读三国。
6、潼关一战中,被马超逼得割须弃袍。汉中一役,被魏延一箭射在人中,差点丧命。纵观曹操生平,真可谓九死一生。然而他虽屡遭挫折而不改其志,这正是我们后人应该学习的。
7、大家好,我是晚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喜欢!
8、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9、现在我们经常说曹操是奸雄,是奸曹。可是我却觉得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演义中,曹操是堂堂的威武英雄。他心怀天下,渴望天下一统,并为此耗尽一生心血。
10、高卢战士,米国姥用镜头对着全世界暧昧了一把:好机油,一辈子。
11、想想也是,刘备的起点比他们低,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好,每逢宴席大吃大喝,酩酊大醉,不免露出马脚,又不似他们位高权重,就只有被屠戮的下场了。
12、看来,酒不仅壮兴,也会误事。这三场酒,曹操得意忘形先是误杀了扬州刺史刘馥,后来又被刘备蒙蔽,放走了大敌。而孙权也赔了妹子又折兵。相反,在这几场酒席中,刘备是最大的受益者。看来刘备不是酒量好就是控制的好。
13、这是关羽威震华夏的首功,从此之后,关羽真正的走向了名将之路,并最终创造自己的辉煌。
14、《三国演义》不是历史阴谋诡计不代表战争
15、酿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据考证,在5000年前早期的人类,就初步掌握了酿酒的技术。
16、喝了杜康酒后的曹操多了几分肆意,酒更是激发了曹操心底里的渴望。借着酒意,曹操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光阴流逝的感慨,也表现出了对天下贤才的渴望与欣赏,更是吐露了自己强烈的建功立业,心怀天下的心声。
17、做事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自己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自己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18、三国里的酒不似唐诗的事功精神,热情豪迈;也不似宋词里的温柔婉约,缠绵悱恻;三国里的酒是英雄的酒,是男人的酒!
19、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20、当日,孙权大醉,左右近侍扶入后堂,文武皆散。比及众官探得玄德、夫人逃遁之时,天色已晚。要报孙权,权醉不醒。及至睡觉,已是五更。
1、在张飞要把他治罪的时候,庞统曰:“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不到半日的功夫,把这些天积累的公事处理完毕,真是胸有丘壑,腹藏珠玑。
2、但是仍然有很多朋友说,少年时代读不懂三国,这是为什么呢?以笔者本人的经历来说,我是一个三国迷,小时候就有一整套《三国志通俗演义》,但是呢,我不爱看,我宁愿看《三国演义连环画》,那个时候的原因很简单,我看不懂,虽然这是通俗体,但是和白话文还是有差别的,一但句子拗口,就不懂意思,而要看懂三国,显然每一句话都是需要细看的。
3、鹅扇轻摇,酌酒谈笑间,曹丞相的十万只箭就到手了。外面箭如雨下,船里美酒飘香,酒在这里成了最好的点缀!
4、二是刘备被自己用招亲之名骗到南徐后,正如张昭所说:“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使彼各生怨望,然后荆州可图也。主公可依公瑾之计而速行之。”这才是高兴的主要原因。
5、后来长大了,还是少年时期的我,就通读了两遍《三国演义》。也是前后两次暑期。
6、此时孙权因为过年高兴,和群臣喝的大醉,刘备趁此机会,携夫人孙尚香欲逃回荆州。由于孙权醉酒不醒,这才给了刘备机会。
7、当我再读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忽然感到一种忧伤,眼睛里放佛有些湿润,“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曹操似乎是最了解世人的英雄,他奸诈的外表下有不同的他,他虚伪而真实,他狡猾又可爱,他虽是枭雄但又比普通人更懂得生活的不易,他的人生有正有反,有善有邪,我分不清哪个是真的他,但是这就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没有正反之分。
8、温酒斩华雄成就关二哥美名,更好酒的张飞自然不能错过。张飞好酒在三国里应该是首屈一指,以往每每饮酒误事。特别是醉酒丢了徐州,更是为后人腹诽,此番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9、酒的魅力,在《三国演义》中有了真正的升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书中描写饮酒的场面比比皆是,碍于篇幅,不能一一道来。
10、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11、在众谋士中,我感觉庞统的酒量是最好的,这一百多天,每天饮酒,喝醉了睡,睡醒了喝。等于醉了一百多天,这得多大的酒量啊。
12、在此时的酒,虽不似鸿门宴的凶险,但也波诡云谲。刘备如果应付不当,让曹操起了疑心,那刘备必将凶多吉少。
13、他们偶然发现,没有吃完的水果在自然条件下放久了,会发酵,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后来经过逐渐的摸索,终于掌握了酿酒的技术。从此,酒就渗入为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贯彻其中,延绵至今。
14、俗话本说的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反应了这两部书的典型特色,水浒多义气,三国多谋略,不读的原因自然就是怕教“坏”别人。
15、那时候看图画就显得有意思很多,所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变得很有趣。
16、然而,读遍三国,里面有一样最重要的道具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酒。三国里的酒不是红楼里的温柔旖旎,小家碧玉;也不是水浒里的绿林豪情,呼哨山林。
17、三国是男人的世界,是大丈夫建功立业、逐鹿中原的战场。每个男人都有一个三国梦,或是赵云般银枪匹马纵横驰骋,冲锋陷阵;或是诸葛亮般轻摇鹅扇,指点江山;或是曹操般横槊赋诗,慷慨激昂。
18、三国演义第二回体会
19、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20、一方步步试探,一方小心防守;一方挖坑设陷阱,一方巧摆龙门阵。刘备小心翼翼的应付,终于骗过了狡猾多疑的曹操。
1、想着等刘备和手下离心,荆州可得,届时,和曹操逐鹿中原,一统华夏,登基坐殿,岂不快哉。所以得意忘形,以致酩酊大醉。
2、要说曹操对刘备没有防备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无论曹操怎么算计,终于还是刘备的韬光养晦之计取得了胜利。刘备有惊无险的躲过了这场测试,并最终逃出生天。
3、孔明令魏延解酒赴军前,车上各插黄旗,大书“军前公用美酒”。魏延领命,解酒到寨中,见张飞,传说主公赐酒。飞拜受讫,分付魏延、雷铜各引一枝人马,为左右翼;只看军中红旗起,便各进兵;教将酒摆列帐下,令军士大开旗鼓而饮。
4、你说好拍,这个你挑挑毛病?我挑不出来,我挑不出来不是因为它毛病少,而是因为它毛病太多了,最大的毛病就是没钱。
5、张郃镇守的瓦口关久攻不下,张飞想出此番妙计,引来张郃劫营,趁机杀的张郃大败,并最终夺取了瓦口关。此战三将军假酒破敌,真是成也酒,败也酒啊!
6、原以为这就是真正的三国,实际上还是太年轻了。很多年以后,我已经有一些阅历以后,当我打开三国以后,这里面的故事好像完全变了样。
7、张飞的酒是烧刀子,甘醇浓烈,饮之即醉。周瑜的酒更像是五粮液,悠香醇美,精爽谐调。
8、祸害来了,在有钱了的年代,国产剧编导们的恶趣味,得到了一次完美的释放。
9、《三国演义》第二回讲的是:张冀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
10、很多人都看过,更多人看过影视剧,一个危险的趋势是历史研究被消费,更可怕的是历史人物被快餐。三国演义好不好呢?好,就文学性而言气势浩大,百转千回,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就影视剧改变而言更好,当然也包括文章产生的时代里元杂剧以及章回体评书,之于当代中国国产影视剧则是没有更好:政略策略参照后宫戏,战场单挑找来龙虎武师,猛将佳人整成生死情未了,鞠躬尽瘁照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1、刘备作为汉室子孙,虽织笈贩履,出身低微,可是一样有建功立业的抱负。而且周围强敌环伺,诸侯林立,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所以必须时时在意,步步小心。此时的酒估计也是喝的心惊胆战,寡淡无味。
12、这一出诸葛丞相的草船借箭,更是传颂千古。其实三国中描写诸葛亮喝酒的场面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一段确实是太精彩了。
13、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桥段,“煮酒论英雄”,要说古人也是有趣,梅子熟了都要找人喝两杯。那时候的酿酒技术不是很好,应该不是现代这种高度酒。所谓的青梅酒就是把青梅放入酒中慢慢加热,酒香混着青梅的清香,二者相得益彰,痛饮三杯,快哉!
14、并非是我挑剔,看看隔壁米国的战阵冲锋
15、要说的人实在太多,“曲有误周郎顾”,作为东吴第一大帅哥,周瑜的才气比他的器量要大的多,少年时看周瑜的死不觉得有什么,几年之后只觉得他死了东吴就没有看头。还有更多的小人物也重新进入我的视野,譬如潘凤、鞠义、严颜、阎柔、毛阶、潘璋马忠,甚至张让、黄浩等等太多,他们不再是小人物,而是三国里笔墨不多但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
16、这是骑兵,能踢碎步兵脑袋的,
17、酒是是催化剂,也是粘合剂。如果没有酒,那《三国演义》就会失去灵魂,没有酒,整个三国也将泛善可陈。总不至于关云长温水斩华雄,曹丞相煮水论英雄吧。所以说没有酒,就没有了男人的血性,没有了男人的气味。我觉得酒后的男人才更有魅力,更有韵味,更加威武,这也是三国中酒得魅力所在!
18、同僚覆曰:“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
19、在赤壁大战中,更是被烧的焦头烂额,惶惶北逃,如果不是关云长,恐怕三国就要改写了。
20、这段脍炙人口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是三国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每每读到此处,不觉热血沸腾,心驰神往,真英雄也!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华雄,被关羽片刻功夫斩于马下,真是痛快。
1、为成就霸业,曹操可谓不避箭矢,身先士卒。在濮阳一战中,中了吕布的埋伏,被杀的大败,左臂被烧伤。如果不是机智,差点被吕布一戟戳死。
2、周瑜假借酒醉,骗的蒋干盗书,并最终骗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为江东除去心腹大患,也为最终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扫平了障碍。
3、看看隔壁米国的道具,器械。
4、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5、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6、这段群英会蒋干中计更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蒋干的愚蠢自负和周瑜的聪明睿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这两次读《三国演义》给我的感觉是,我对诸葛亮更加膜拜,我对关羽无比敬仰,我不喜欢刘备的庸碌,曹操的奸诈,周瑜的狭小,我认为吕布是个莽夫,陈宫没眼光,孙策爱冲动等等,罗贯中的三国带给我很多有意思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