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人机灵
2、《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3、成语解释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4、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
5、下笔如流不是成语,意思相近的下笔如神、下笔成篇等是成语。
6、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7、《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8、成语出处 汉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9、成语解释 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10、【出自】: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11、释义: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12、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13、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14、二、下笔成篇
15、滚瓜烂熟、对答如流
16、成语出处 唐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17、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18、一、下笔如神
19、恋恋不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非常舍不得离开某个人或某个地方,舍不得放手。通常用来形容离别时的情感,表示非常难舍难分,难以割舍。
20、成语是碧空如洗。
1、译文:万里的天空湛蓝如刚清洗过一番,十分明亮的月亮侵泡在寒冷里,帘子卷起,月光荡漾如同玉波流动。
2、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3、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4、老张为人正派,从善如流,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5、成语出处 《晋书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6、出自:宋代张元干《水调歌头》:“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7、倒背如流主谓式;作谓语;多指背诵。
8、释义: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9、不是,成语一般称作是倒背如流。
10、这个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总是对答如流。
11、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倒背如流了。(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
12、听从好的意见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人家的劝告。《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
13、【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14、对答如流是一个成语,形容回答问题非常流畅,非常默契。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顺畅,没有障碍。
15、【出处】: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16、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17、出自: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18、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9、读音:yīpínrúxǐ。
20、苏轼的《赤壁赋》真写的如~,挥洒自如。
1、一如既往,突如其来,尽如人意,了如指掌,易如反掌,势如破竹,恰如其分,多如牛毛,稳如泰山,难如登天,浩如烟海,心如止水,泪如雨下,坚如磐石,恍如隔世,心如刀割,福如东海,动如脱兔,危如累卵,心如死灰,亲如兄弟,汗如雨下,稳如磐石,势如水火,肤如凝脂,亲如一家,泪如泉涌,作如是观,安如泰山,亲如手足,心如明镜,面如土色,文如其人,
2、【出自】:《旧唐书·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3、【示例】:默识若记,~。◎晋·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
4、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5、【解释】: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6、例句:解放前,我家一贫如洗,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7、小丽学习很认真;几乎每篇语文课文她都能~。
8、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9、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10、【解释】: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11、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12、成语解释 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13、成语解释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14、可以说恋恋不舍,对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