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朝代:宋作者:朱熹出处:《朱子全书·论语》:“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2、【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3、整个大厅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大人和孩子们把敬爱的周总理团团围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喊着“周爷爷!周爷爷!”
4、成语用法:“争先恐后”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形容人的动作等;也作“恐后争先”,常与“趋之若鹜”一起连用。示例:宋·董煟《救荒活民书·不抑价》:“于是商贾闻之,晨夕争先惟恐后。”
5、翻译:春天到来,秋天过去泉水都是往东边流四、翻来覆去白话释义: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朝代:宋作者:朱熹出处:《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6、【解释】: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7、争先恐后的意思是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8、大雨过后,新苗争先恐后地从土壤中冒了出来。
9、【示例】: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
10、比如学生们的学习,都不想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考不上理想学校,就需要争先恐后,以百米冲刺的决心毅力好好学习,拼搏进取,争取考上好成绩,不给父母亲丢脸败兴。
11、例如:力争上游、你追我赶。
12、【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工作、学习等。
13、争先恐后的意思是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14、【解释】: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15、朝代:明作者:胡文焕出处:《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
16、【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动作等
17、【解释】: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18、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前来得很慢。出处:清·曾朴《孽海花》:“那时唐卿、珏斋也都来;只有菶如姗姗来迟;大家只好先坐了。”
19、【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20、争先恐后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也是一个成语。它先由争+先,恐+后构成两个动宾结构,再由争先和恐后并列而构成同义并列的结构。争先恐后的意思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成语出自《韓非子、喻老》,写赵襄子与王子期赛马时的心态与状态,一心要赢,所以争着往前跑,唯恐落后。
1、应为:争先恐后,
2、争先恐后的用法:
3、比赛结束,观众依次退常没有争先恐后,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4、、承前启后、经天纬地、顶天立地、顾此失彼、喜新厌旧
5、明星一出现,记者们就争先恐后地提出各种问题,要他回答。
6、【示例】: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虎跃龙腾。
7、植树的时候人人争先恐后,都想为绿化祖国多贡献一份力量。
8、眉来眼去、东来西去、春来秋去、翻来覆去、丝来线去一、眉来眼去白话释义:形容以眉眼传情。也用来形容暗中勾结。朝代:宋作者:·辛弃疾出处:《稼轩词·卷二·满江红》:“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9、翻译:人来来往往的有些人情渐渐人走茶凉三、春来秋去白话释义: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10、汉语成语,意思是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11、国外各大企业,为了占领市场无不争先恐后地从事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被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扩展资料:争先恐后的反义词:慢条斯理、姗姗来迟。
12、翻译:更加没有这么多的细雨,绕来绕去
13、抢着往前走,谁也怕落后。争先恐后的意思是赶超,要超过前边的人,不甘于落后。
14、贪生怕死、承上启下
15、语文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16、争先恐后的结构是争先和恐后两个动宾结构并列成为争先恐后的并列短语。这种结构的成语很多:例如:贪生怕死、摩肩结踵、除暴安良、安身立命、出类抜萃、飞沙走石、背信弃义、屏声息气、正本清源、投桃报李、保家卫国、移风易俗、励精图治、安土重迁、成家立叶、瞠目结舌等。需要说明的是成语是能仿写的。
17、【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动作等。
18、释义: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主要形容动作;也可形容人或物。
19、【示例】:个人的争强好胜,狗屁不值。杨朔《北线》
20、翻译:横也这样说;竖也这样说;说来说去;都是这样说五、丝来线去白话释义:比喻纠缠连挂。
1、【出自】: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2、【示例】: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3、凶多吉少、惩前毖后、扬长避短、舍近求远、去粗取精、优胜劣汰、弃旧图新、深入浅出、南辕北辙
4、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5、要想力争上游,就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
6、同学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力争上游。
7、今天打扫卫生,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干。
8、翻译: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以眉眼传情,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二、东来西去白话释义:指行人来来往往。朝代:唐作者:李商隐出处:·《关门柳》诗:“东来西去人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