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朗若列眉: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2、【百思不解】惑,困惑;解:理解。觉得十分迷惑,不能理解。
3、明白易晓:晓:知晓,明白。形容明白清楚,容易弄懂。
4、知己知彼:意思是对敌我双方的优劣短长均能透彻了解。
5、【辨析】~和“豁然开朗”;都含有“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意思。但“豁然开朗”除此以外;指“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宽敞明亮”;~没有此意。
6、人心如镜: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7、真相大白: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8、【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9、【胸中无数】指对情形懂得不明白,心里不底。
10、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1、【茫然不解】茫然:无所知的样子。一窍不通,不理解。
12、罕譬而喻: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13、漆桶底脱: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14、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15、明白晓畅:晓:知晓,知道;畅:畅达。形容非常明白清楚。
16、【雾里看花】本相容年迈视力差,看货色含混,后也比喻看事情不逼真。
17、【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18、②陈列室明亮宽敞;展品~。
19、【一问三不知】??什么也不知道。
20、昭昭在目: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1、【如堕烟海】堕:落。似乎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方迷失方向,找不到脉络,抓不住要领。
2、【出处】《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3、【心中无数】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晰,心里没有底。
4、心照神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5、【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确,不很懂。
6、答案: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如梦初醒、茅塞顿开。
7、【不知所以】以:原因。不清楚为什么是这样。指不晓得起因。
8、【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件很奇异,说不出情理来。
9、【不堪设想】原有神秘奇妙的意思。现多指无奈设想,难以懂得。
10、【不知就里】就里:其中,底细。不知道内情。
11、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12、【辨形】恍;不能写作“晃”;悟;不能写作“误”。
13、出自《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14、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15、【不得而知】得:可能。没有措施知道。
16、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17、【大惑不解】解:理解。重复考虑,依然不能理解。也说百思不得其解。
18、【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9、【例句】这时我才~;原来昨夜向这里奔驰时;遥望那火的城;火的海;就是这海港的闪光。
20、【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要害。抓不住要领或症结。
1、牙清口白:牙齿洁白,口齿清楚。比喻说话清楚明白。
2、不明事理: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3、达地知根:指根底清楚、明白。
4、豁然确斯:指明白透彻。
5、唯我与子:唯我与子的上一句“心照不宣”意思是: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6、①展览会的说明书写得简明扼要;使人对展览内容~。
7、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8、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9、心领意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同“心领神会”。
10、【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11、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12、心有灵犀: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13、形容对事件不懂得、不清楚、不明白的成语
14、形容很理解别人的成语有:感同身受。
15、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16、【用法】也作“豁然大悟”。可以形容人对某事突然明白过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17、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18、心心相映: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19、血脉相连: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
20、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