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成语出处 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
3、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4、示例:小丽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我们都喜欢和她一起玩。
5、成语出处 《弘明集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6、该成语是出自于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
7、【举例造句】:他理亏心虚,就溜之大吉。
8、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9、作者:冯梦龙
10、天理难容、通情达理、不可理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置之不理。
11、【出处】: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12、据理力争、无理取闹。
1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4、有理解,理想。理由,
15、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很坦然。
16、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默不作声、默默无言、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噤若寒蝉、不攻自破、词穷理屈
17、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该这样。
18、“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理论”、“理解”等等。其中,“理直气壮”是指说话、行事有理有据、有信心,不怕别人非难。另外,“理所当然”指某种行为、事情等是应该具备的、理所应当的;“理解”一词是指理解某些事物,能够理会并理性地领悟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19、理屈词穷:意思是因理亏而无言以对。出自于先秦·孔子《论语·先进》。
20、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一定如此
2、出处:·《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3、【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理亏
4、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5、理直气壮:意思是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最早出自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
6、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7、com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8、造句:他在会议上理直气壮,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9、理直气壮,是一个成语
10、【示例】:善者福而恶者祸,~。◎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
11、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12、成语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13、Ⅱ“理”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4、白话释义: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15、成语解释 道理所不能允许。
16、言之有理、日理万机、以理服人、秉公办理、理不胜辞、辞穷理屈。
17、清·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五回:“只因民间有万不通情达理者,遂尔家有殊俗。”
18、成语解释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19、蛮不讲理、合情合理、爱答不理、天理不容、公平合理、岂有此理。
20、出处:·《喻世明言》卷三一:“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1、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无理的事物
2、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3、【解释】:意思是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
4、出自《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近义词】:振振有词、义正言辞
5、白话释义:滞:滞狱,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辩白冤案,洗雪滞狱。
6、成语出处 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7、作者:吴廷翰
8、二、理争尺寸
9、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10、白话释义:比喻在真理面前,一步都不能退让。
11、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12、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13、翻译:在真理面前,一步都不能退让,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14、【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15、【解释】: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16、【反义词】: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17、白话释义: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18、【举例造句】: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词穷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沙汀《呼嚎》
19、这个词结构是主谓式,一般是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这是个含褒义的词。
20、【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1、作者:人民出版社
2、【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3、成语解释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4、顺理成章、至理名言、伤天害理、入情入理、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5、翻译:不是他本来的意思,只是在争论中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没话可说
6、【出自】: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7、【近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8、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义正辞严、强词夺理、侃侃而谈、义正词严、淋漓尽致、义形于色、名正言顺、据理力争、旁征博引
9、理由正确而充分,说话的气势很盛。[近]义正词严。[反]理屈词穷。
10、翻译:不是争辩,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11、形容说话或做事慢慢腾腾。[近]从容不迫。[反]迫不及待。
12、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13、“理论”则是指科学、哲学上的基本思想和原则,通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为目标。还有一些其他的成语如“理屈词穷”、“理直气壮”、“理亏”、“理事当然”等,都是与“理”字相关的成语。
14、四、理直气壮
15、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6、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7、一、理枉雪滞
18、【解释】: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19、【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20、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1、没有理什么什么状的成语,正确的成语应该是:理直气壮。解释:意思是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2、成语解释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3、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4、出处:·《大中丞肖斋龚公迁大理卿序》:“重人命,理枉雪滞。”
5、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6、出处:《论语·先进》:“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
7、【举例造句】:钱钟书《围城》:“孙太太爱理不理地应了一声。”
8、通情达理,入情入理,理性认识、物理变化,蛮不讲理,岂有此理、合情合理,日理万机,以理服人、不可理喻,置之不理,物理性质、爱答不理,天理不容,公平合理、家长理短,文理不通,穷理居敬。
9、【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0、翻译:重视人命,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
11、【解释】: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12、关于理字的成语:理所当然、慢条斯理、理直气壮、心安理得、据理力争、无理取闹、顺理成章、至理名言、伤天害理、理屈词穷、通情达理、入情入理、强词夺理、
13、五、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