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2、但不忘裁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宝。
3、“知行合一”-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5、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
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7、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8、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9、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0、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他们是同步进行,这才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误解此种深意!
13、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部尔卫
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轲
15、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等等。但我认为在王阳明的众多名言中,“知行合一”最为突出。
16、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17、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8、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王豫
19、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2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2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2、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2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24、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25、志,气之帅也。
2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27、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28、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9、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30、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31、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32、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33、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误解,觉得知道了就去执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就去执行,那是绝对错误的。
34、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5、王阳明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他鼓励人们要勇于追求真理,不断学习和实践,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37、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3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39、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40、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1、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
42、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4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4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45、王阳明是明朝末年至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王阳明的一些经典名言名句:
46、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47、褴褛衣内可藏志。
4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49、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50、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51、有志者,事竟成。
5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53、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54、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55、“百年之后,虚怀若谷,气定神闲,夙夜在公,谓之可取”-强调做一个平和、谦虚、勤奋的人。
56、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57、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58、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它强调了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中,知指的是理性认识,而行则指的是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合一可以被理解为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或者说是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5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0、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61、壮志和热情是伟业的辅翼——德国
62、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63、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64、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巴斯德
65、“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探索自然,以增长对事物的认识。
66、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67、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8、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9、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0、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他关于立志的名言:
71、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7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73、有志者,事意成——范晔
7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强调通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75、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76、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77、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78、把意念深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何事不可做。——吕坤
79、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8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1、“致良知”-强调个人内心的道德自觉和责任感。
82、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王守仁
83、志正则众邪不生。
84、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8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86、诚信·拼搏·努力·老师
87、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88、励志·立志·志向·信念
89、在任何地方,人的灵魂都站在光明与黑暗两个半球之间,处在必要与自由意志两处永远敌对的帝国的边界上——卡莱尔
90、人无志,非人也。——嵇康
91、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92、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清·金缨
9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94、千难万难,有了志向不难;千易万易,没有决心不易——佚名
95、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96、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神童诗》
97、“天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强调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节制的消费观念。
9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强调个人选择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9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00、皆不得为致良知。
101、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02、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103、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104、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105、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10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107、学海无涯苦作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王阳明这句话鼓励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学习就像是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只有不断奋斗和进取,才能不辜负美好的时光和机遇。这些名人名言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努力的价值,鼓励我们在学习中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108、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勃朗宁
109、勤奋是成功的父亲,智慧是成功的母亲。-莎士比亚这句话指出了成功的两个关键要素:勤奋和智慧。勤奋是通过不懈努力和付出来实现目标的动力,而智慧则是在学习和思考中获得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110、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11、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112、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
11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114、人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最可怕的打击,往往会丧失神志。——狄更斯
115、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唐·李世民
116、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117、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
118、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119、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
120、学习不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是人生的全部。-爱因斯坦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学习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和成长。学习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卓越的关键。
1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相互依赖。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并应用于实践中,否则就会陷入无知的困境。
122、关于志的格言1
123、关于志的格言3
124、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12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26、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127、谦虚·生活·励志·做人
128、“常念天理人欲,勿念人欲天理”-强调要始终坚持道德和正义,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129、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
130、枝而后叶。个后花实。
131、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32、夫学贵得之于心。
133、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34、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135、关于志的格言2
136、“心外无物,心中有理”-强调心灵超越物质世界,探索理性与道德。
137、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13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39、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140、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141、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142、“知识行合一”-强调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转化为实践。
143、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14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145、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146、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
147、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14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149、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