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2、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
3、周瑜和孙权与刘备发生矛盾,诸葛亮设法建议借周瑜一箭,同时请他保证在条件成熟时会将箭归还。周瑜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并按照约定将箭还了回来,后来双方合力建立了三方联盟。
4、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5、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6、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7、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
8、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9、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10、成语:“守口如瓶。”
11、违:违背。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
12、诚信的成语故事篇三:一诺千金
13、故事:烽火戏诸侯,刘备借荆州。
14、鲁哀公在五梧宴请大夫,孟武伯因为厌恶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取笑说:“您怎么长得这么肥胖?”
15、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16、【背惠食言】 指忘恩失信。
17、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18、成语:“言而无信。”
19、成语:言而无信,背信弃义,食言而肥。
20、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出尔反尔: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2、言而无信[yánérwúxìn]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3、在日常使用中,“背”常做动词,表示凭记忆读出。
4、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5、【背义负信】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6、《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7、东吴孙权欲与刘备结盟,刘备派亲信诸葛亮前往会晤并送予铜雀台剪纸。然而,孙权认为铜雀台剪纸不值其礼,便没有将诸葛亮放回。诸葛亮生性慷慨,将铜雀台剪纸赠给孙权,并借机劝孙权与刘备结盟。孙权经此教训,亲自前去拜会刘备。
8、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9、指忘恩失信。
10、【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11、盖不退师则背惠食言而曲在晋师。宋·秦观《晁错论》
12、原来,鲁哀公在筵席上看到孟武伯总是闷闷不乐,左顾右盼的,心里已经很不高兴了,自己本来就不喜欢这个人,现在看他这个样子就更觉得讨厌。谁知孟武伯还那么不知趣,偏要羞辱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于是鲁哀公就说:“一个人胖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常常吃掉自己说过的话,也是会胖起来的呀!”听完这话,群臣都会心地笑了,他们心里都明白,鲁哀公明着说郭重,实际上在指责孟武伯不守承诺,出尔反尔。
13、成语解释: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14、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言而有信: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15、成语出处:《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16、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17、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幽王就死在马丽山之下,被天下人所取笑
18、宋代,甘善人曾向黄公望借金百两,但因各种缘由欠了很长时间。时逢佛诞日,甘善人趁机进庙烧香后叩拜,良心发现,便决心还款。经过艰难的劳作,甘善人意外发现藏锋归一剑,羊谷庙自此成为武林盛事之地,但甘善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把藏锋归剑奉献给黄公望,还上欠款,他得到了宽恕、感激和信任。
19、【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20、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之间。
1、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2、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3、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
4、【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
5、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8、东郭先生与狼。从前有个东郭先生救了一条狼。狼说要感谢东郭先生,但是把狼救上来,以后狼要吃了东郭先生
9、【百约百叛】 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没有信用
10、【违信背约】:违:违背。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
11、陈太丘的故事
12、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13、三、名言警句:
14、有关失信的故事
15、故事一:赤壁之战
16、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鲁迅
17、【食言而肥】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18、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百约百叛: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形容毫无信用。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没有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9、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20、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1、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关于守信的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3、成语名字:言而无信
4、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5、弃信忘义[qìxìnwàngyì]比喻不守信用,抛弃道义。
6、恶意欺诈:指以欺骗或威胁的手段,让他人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受损失。欺骗只会让被害人永远不会相信你的话,这个成语应该是从日常生活中盗版,虚假广告,诈骗等行为取谔称之为恶意欺诈。
7、诚信的成语故事篇二:曾参杀猪
8、故事一:甘善人还钱
9、违背诺言、食言、背信弃义、言而无信、信口开河等都可以表示失信的成语。
10、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言而不信,指说话不讲信用。
12、驷马难追的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3、【弃义倍信】 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14、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15、有关失信的故事或成语,例如:
16、自食其言,意思是不守信用,说了话不算数。
17、成语:“守信用事。”
18、哀公从越国回来,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当时,郭重为哀公驾车,看到他们二人,就对哀公说:“他们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您的坏话,您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们!”
19、《周书·杨荐传》:“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
20、出尔反尔,指说了又反悔,或者说了不照做,表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1、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2、失信的四字成语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三个:
3、食言而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该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门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欲酒正乐。’”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食言而肥”。
4、《周书·武帝纪下》:“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5、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
6、《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有一次鲁哀公请吃饭,席间大夫孟武伯故意对哀公的宠臣郭重说:“你怎么长得这样胖啊?”因为孟武伯屡次不履行诺言,哀公便借机讥刺他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意思是说,经常吃下自己的诺言,怎么能不胖?后用“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7、商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8、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周赧王向洛阳城内的贵族富户借款以为军资。为了筹集到军资,周赧王给这些贵族富户们颁发欠条,答应等到与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凯旋后以战利品偿还。但周赧王此次出兵,既徒费无益又欠下巨额军资。债主们手执周赧王的欠条聚于宫门,执券索债。羞愧难当的周赧王不得不逃往南宫高台之上以躲债。后世因此将此台戏称为“避债台”,成语“债台高筑”由此而来。
10、有关失信的成语
11、不守信用:指不遵守自己的承诺,违背信任、许诺或协议,给别人带来损失。这个成语的故事其实也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商业交易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信用都是保持交往关系的重要前提。
12、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言而无信】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13、有关失信的成语【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背义负信】【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背惠食言】【弃义倍信】【轻言寡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14、我们不能干违信背约的事
15、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背义负信】【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背惠食言】【弃义倍信】【轻言寡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16、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
17、《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18、商鞅“立木为信”
19、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20、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