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公冶长篇》
2、【译文】坐席不合礼制,不坐。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篇》
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5、【译文】饭不因为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因为烹调的细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或过熟太烂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肉不要吃太多,不要比吃青菜米饭还要多。只有饮酒没有限制,以不喝醉、不捣乱、不闹事为原则。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巧言令色,鲜矣仁。——《公冶长篇》以上仅是《论语》中的一部分格言名句,这部书中还有更多的经典语录值得探索和品味
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9、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0、【译文】走进朝廷大门,他的仪容十分恭敬,好像无处容身。站,不站在门中间;走,不踩门坎。经过国君坐位,面色矜持,脚步也快,言语好像中气不足。提起下摆往堂上走,恭敬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出来,下一级台阶,面色舒展,怡然自得。下完台阶,轻快地向前走几步,如同鸟儿舒展翅膀。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显出恭敬局促的样子。
11、人而不仁,如礼何?——《子路篇》
12、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13、【译文】君主召他去接待外宾,则神气勃发,步履逡巡。与侍立两边的人作揖,忽左忽右。其间,衣带飘飘,含风而动,起落有致。或疾趋而进,亦如鸟舒翼。外宾辞退后,必定回复君主,说:“客人去远了,不再回来了。”
14、【译文】先生着装,领缘袖饰不用绀、绛,家居私服不用红、紫。当夏值暑,以细葛布或粗葛布做单衣,罩在内衣外面。黑衣配紫羔,白衣配鹿皮,黄衣配狐裘。休闲的皮袄做得长些,两个袖子,右边的一个做得短些。寝卧着睡衣,长度合一身有半。狐貉的皮毛温厚,私居在家时,用来做垫褥。若不在服丧期,佩饰无忌。不是朝祭之服,不用整幅的布匹裁剪,用了,则裁出杀缝。去凭吊时,不穿紫羔,不戴黑帽。年初大吉之月,必定身着礼服去朝贺。
15、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强调了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尊重他人。
16、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三个人在一起,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对象。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虚心,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
17、⑤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枧,愉愉如也。
19、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公冶长篇》
21、论语的前七句:
22、【译文】孔子使使者向他邦友人问好,必再拜而送之。季康子送药品来问候,孔子拜而受之。告使者道:我还不知道那药性,暂时不尝了。
23、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24、【译文】他进了太庙,事事都向别人请教。
25、⑦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6、【译文】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
28、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君子以义为准则,小人以利为准则。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29、这章经文中有二个问字。
3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1、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对人生阶段的认识。这句话强调了人生要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32、【译文】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33、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有知识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勇气的人不畏惧。这句话概括了孔子对人的三种理想品格。
34、《论语八佾扁》中
35、巧言令色,鲜亦仁!
36、【译文】出使他国时,执圭而立,躬身谦和,仿佛气力不胜。举着向上,好似作揖;拿着朝下,又象授示于人。颜色庄重,身手战兢,脚下紧促,如履如行。待交献聘礼时,又神气盈容;与人私下往来,则愉悦和乐。
37、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篇》
39、【译文】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40、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1、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4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
44、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4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为政篇》
46、吾日三省吾身。——《述而篇》
47、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48、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49、《论语》一书中关于问的经文很多。今举一例。
5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罕篇》
51、席不正,不坐。
52、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不是专门从事某一职业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君子要全面发展,要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53、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4、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6、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57、【译文】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58、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59、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60、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61、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3、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64、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6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6、【译文】孔子在乡里间,其貌温恭谦逊,好像不能说话的一般。他在宗庙朝廷时,说话极明白,不含糊,只是极谨敕。
67、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意思是学习并经常温习,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习要勤奋、要坚持。
68、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6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0、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71、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72、入太庙,每事问。
7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篇》
74、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篇》,意思是仁者对人有爱心。这句话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75、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76、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78、孔子进八太庙,每遇到一件事情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向人询问。孔子听到这话后,说:这正是礼麻。
79、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里仁篇》
81、齐,必有明衣。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8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路篇》
83、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84、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8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86、【译文】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和悦刚正。若君主在,则步伐紧促,仪态安舒。
87、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窄。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品格。
88、《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格言名句。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89、无可无不可。
90、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意思是自己想要立身,也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成功,也要帮助别人成功。这句话强调了要推己及人,要助人为乐。
9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