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朋友圈说说

二年级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推荐95句】

时间:2024-08-31 17:59:23 朋友圈说说

1、——《论语·为政》

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译文: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3、意思是自己不希望遭受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要求自己以诚信对待他人,不伤害他人的利益。

4、朝闻道,夕死可矣。

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君子之过犹如日月之食。此外,人们都钦佩它。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论语·述而》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本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一诗,这是一首悼念父母恩德的诗歌。在这句话中,作者抒发其未能奉养父母至终老的遗憾。在后世,引用这句话来表达感念父母之恩的非常多。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论语·雍也》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第十九》译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食不语,寝不言。

27、——《论语·子罕》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9、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善良的老人,敏感的追求着的人。

30、射不主皮,作用不同家,古道也。

31、看到圣人,看到萧和反省的燕。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论语·宪问》

3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9、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0、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4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2、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4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4、——《论语·卫灵公》

4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7、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48、——《论语·子张》

49、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5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4、——《论语·阳货》

55、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7、——《论语·公冶长》

58、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无私心,小人因自私而心生戚戚不安。表达了诚信的先进与小人的痛苦之间的对立。

5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0、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3、德不孤,必有邻。

6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65、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6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8、弟子成孝,出弟弟,信,爱一切,心地善良,有力量,能学。

69、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出自《论语·卫灵公》

7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2、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73、意思是君子说出的话一旦说出口,就如同马车一样难以追回,强调讲话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

7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75、不迁怒,不贰过

76、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77、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78、这些名言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言行之间保持一致,并对待他人以公平和真诚。

7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0、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本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一诗。这时那些幼年失去父母者的哀歌,表达的是人们对亲情的怀念与渴望。后来,人们就用“失怙”表示丧父;用“失恃”表示丧母;用“幼失怙恃”表示幼年时期父母双亡。

81、——《论语·学而》

8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8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5、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8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7、没有远见,一个人注定会在事后遇到麻烦。

8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8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里仁》

9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92、而且从不迟到,铿铿不过小哉!

9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4、《论语》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经典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以下是一些与诚信相关的名言:

9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