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2、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两个故事。
3、传说当年李白小时候在象耳山中读书,学业还没有完成,小李白就想放弃。经过一条小溪的时候,碰到一位正在磨铁棒的老人,李白就好奇的问了问。老人说,我这是打算把铁棒磨成针呢。李白非常佩服老人的坚持意念,于是就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4、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读书可以医愚。———佚名
6、关于刻苦练功得名言有很多,下面简单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
7、凿壁借光的匡衡
8、行已有耻,博学于文。———佚名
9、黄金贵有价,知识无价宝。———佚名
10、车胤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到了晚上他就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
11、这句名言说的是只要一个人肯坚持,能下功夫,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都能磨成绣花针。
12、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3、勤学者常废寝忘食。———佚名
14、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佚名
15、匡衡,字稚圭,非常勤奋爱学,但是家里面很穷,买不起蜡烛,邻居家点的有蜡烛但是光线找不到匡衡家。于是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把邻居家的光线引了过来,让光照在书上,开始读了起来。邻居知道了这件事,不但不生气,反而感慨匡衡勤奋好学。
16、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佚名
17、现时不学用时迟。———佚名
18、关于刻苦用功的名言还有很多很多,欢迎交流
19、读书的时候,怕自己瞌睡懒惰,就把头发通过绳子系在房梁之上,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刺一下大腿,以让自己清醒。比喻人读书学习要勤奋,努力克服一切惰性。
20、幼年学的好比石头上刻的。———佚名
1、比喻有志于报国的人,听到鸡叫声,就开始起来练武,来提高自己的本领。
2、在古代,其实有不少的学霸。他们的学习方法也是让人出奇,比起现代的小学生和高中生,他们的学习方式真的是看着谁都让人觉得心疼。在古代,要想出名做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除了走后门之外,还有一件可以出名做官的就是靠读书了,读书出来做官可以说是最公平的方式了。
3、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佚名
4、聪明靠努力学习。———佚名
5、西晋八王之乱引起五胡乱华,苍茫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祖逖和刘琨为此很焦虑,一心报国。一天半夜祖逖听到荒野传来阵阵鸡叫声,就把刘琨踢醒说这鸡叫声不是坏的声音,是在提醒我们改起来操练了,二人于是起床拔剑对舞,直到天明,后来两人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干出了一番事业。
6、《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7、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政治家,年轻时候由于知识浅薄,一直不受重用。回家后,他就开始发奋读书。每当读书到深夜时候,打起了瞌睡,他就用锥子扎一下自己的大腿,靠刺痛大腿的疼痛来提神,让自己保持清醒状态来读书。
8、人越有知识,越恨己无知。———佚名
9、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0、悬梁刺股的苏秦
11、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佚名
12、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13、把墙壁凿一个洞,借用邻居家的光亮来看书。比喻一个人爱学习,虽然家里很穷,但能克服不利条件,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来读书。
14、牛角挂书的李密
15、孙康家里也是一贫如洗,买不起蜡烛,到了冬天的要求,他就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16、这句话的意思是晚上读书的时候把萤火虫聚在一起当蜡烛照明,下雪的时候,以雪反射的光来读书。比喻一个人读书条件虽然艰难,但勤奋刻苦、终不放弃。
17、凿壁借光这个成语大家非常的熟悉,说的是汉朝著名的匡衡。小的时候家里面没有钱,但是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匡衡家里连蜡烛都买不起,他的书可能也是抄人家的。为了节省或者说是买不起蜡烛,匡衡就把家里的墙壁给砸出了一个洞,借用别人家的光来给自己看书。可见匡衡这个人用功的程度。
18、孙敬是汉朝人,字文宝,勤奋好学,从早上到晚上常常通宵达旦。有时看书到半夜,不免发困,睡了一觉,他非常懊悔,随即找到一根绳子,把头发系在了房梁上,打瞌睡的时候,绳子就会猛拽头发,瞬间睡意全无,他就保持清醒头脑继续读书。
19、知识靠平日积累。———佚名
20、《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李密是后来瓦岗军的反隋首领,可是你知道吗?李密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位学习勤奋的好学生。有一天他去拜访当地的名流李凯,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李密就把一本《汉书》挂在牛角上面。李密牛角挂书的美誉开始在当地的民间流传,不过后来李密的下场到是十分的悲惨,他曾经几次投靠别人帐下,却被唐朝的叛军杀死。
2、我是豫东哥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