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2、你已经忙着去享受平静了,你还有闲功夫去招呼他们?
3、不过我们处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竞争和生活压力随处不在,不能偏安一隅。撇开王维的诗境,我觉得这样续更好。
4、平静之所以容易被打破,是因为我内心有一个平静的相在,我对这个平静的概念非常看重,比如一个人有洁癖,他是不容许自己的环境有脏东西的。一旦有脏东西他会接受不了人会崩溃。
5、有为法是由因缘生成的,所以都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说,无法独立存在,无法永恒存在,必须依赖一定的因缘条件。有为法有生有灭,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佛教因此认为有为法都是不真实的,是空的。
6、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理想在奋斗中绽放,命运是奋斗者的赞歌。
7、以人的短暂寿命去衡量,可能有些有为法是长久存在的。但是,和真正的永恒相比,所有的有为法都是短暂的。
8、有江湖就有骗子,古今依然。孙悟空虽然是个猴精猴精的人,但他依然被骗了无数回。
9、哲理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0、第二个是玉帝,他让太白金星配合演了一出双簧,利用孙悟空不熟悉天庭官吏制度的缺点,骗得孙悟空两度上天庭任职。
11、临走时菩提老祖交代他以后闯了祸不要提他的名字,孙悟空当场答应了,以后他被压五行山下、西天取经路上无数次遇险,他一次也没有提过菩提的名字。
12、内心不伸出任何一个触角去攀附任何一件物事。
13、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有为法?
14、所以说,如果你资历不够、阅历不够、智力不够,那就老老实实地做人,别瞎折腾,否则你就免不了要吃亏上当。
15、唐僧把孙悟空赶走后被奎木狼捉了去,猪八戒重新请来孙悟空对付奎木狼,这是孙悟空对奎木狼说的:
16、俺老孙还活着呢——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17、不以事小而不归,不以念小而弃之。事事念念,观之随之。自然归元。
18、她说:那要看你平静是为了快乐,还是只是平静。
1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至路前方,遥看千帆起。
20、人到中年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放下世间的烦扰,放飞自己的身心,找个世外桃源隐居修身。看看书,写写字,学学佛,人生好不自在。如果儿孙满堂,身无大病,不用苦里奔波,也是老来得福,颐养天年。
1、我说:可是内心真正的平静是很难获得的,因为你无法不对外部发生的变化作出反应,如果你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你必做出对应的反应。那么这算是内心平静被打破了吗?
2、她说:你要理解,这句话不是说没有反应,而是说心不会为之而所动。
3、当它呈现得越多,你享受到的就越多。
4、男儿当重诺,孙悟空答应菩提老祖不说出他的名字,他即便面临生命危险都没有提过一次。他答应观音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还是把唐僧安全带到了西天。
5、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拥有智慧并会使用工具。从史前文明到原始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从新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人类都在与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借助外界的环境和条件,制造工具为己所用,不断挣脱环境的束缚,一次又一次突破并进步。从在地球恶劣的丛林夹缝中艰难求存,到现在成为地球的主宰。
6、“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7、听完她这番平静的言论,我感觉全身轻松,忽然之间平静了很多。
8、人世间的高楼大厦,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都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存在,怎么能是空呢?
9、这四句偈出自大乘般若类经典《金刚经》,这是最著名的佛经之一。般若的意思是智慧,这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能空一切的佛教大智慧,而《金刚经》的主旨就是诸法皆空。这四句偈说的也是诸法皆空的道理。
10、人生的苦,来自于欲望,来自于对比,来自于心的不自知,而离苦得乐,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儒家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快乐;佛家认为人生本虚无,人生下来注定痛苦,唯有成佛才得快乐;而道家则认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顺应自然大道,虚空自己的心灵,才能得到快乐。庄子齐物论的观点给我们的人生有三点启示,按照这三条路去走,人生将会变得异常轻松。
11、“诸法空相”,“空”与“相”,一体两面,“相”是暂时的存在,“空”为终究的归结,所以叫“性空相有”因此,《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2、活着,就是为了追求长生和自由,兵器就要称手的,职务就任最高的。龙王不给就赖他家不走威胁他,阎王不配合就把生死薄给他删除了,玉帝不给就自己打上天宫积极争取。
13、她说:当内心平静,一旦被打破或者破坏得很严重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各种情绪的变化,这是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
14、佛家认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也就是说世间一切事物的成住坏空,皆由因缘所起一一缘起法则。因是内因,缘是外助,因缘俱足了,事物则生,成为相;因缘损坏了,事物则灭,归于空。世间的万事万物,成前为空,灭后为空,只有短时的存在,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15、有些人有平静癖,他必须要离群所居才能够生活得下去,一旦在社交场合他就透不过气呼吸不了,无话可说,无处安身。
16、有为法就是世间一切由因缘造作的现象,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各种现象。
17、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孙悟空就是这么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尊敬师长、忠孝双全的人,他一直谨记自己作为弟子的本分,完成了作为弟子对师长的承诺。
18、它不会再褪色了,不会再减弱了。
19、“性空相有”是佛家的智慧,“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那你就可以波罗蜜多了。
20、比如你烦恼了你执着你痛苦了,你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了,你挂在心上念念不忘呢。诸如此类,这说明你内心的平静已经被打破了。
1、地球形成于45亿年以前,约15亿年后地球上才出现最早的生命,即原生的单细胞生物。说得具体些,电子、质子和中子相结合,形成各种原子;各种原子相结合,组成各种分子;各种分子再组成有机化程度不等的聚合体,其中某一类构成了生物。
2、一位隐居山村做陶艺的美女,给我说平静妙法,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3、有为法是转瞬即逝的,就像水泡、露珠和闪电。
4、而平静一旦显露出来了,它就不会再退掉,它就不会再消失,它也不会被污染。
5、第三个就是如来,他利用猴子的好胜心理,骗得孙悟空同他打赌,最后还食言了,并没放孙悟空回花果山。
6、这些人一般都是很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可是还是需要把这个平静的层级突破下去。
7、回来后他先是剿杀了混世魔王,后来又闯龙宫、闹地府,两上天庭任职,偷吃蟠桃、擅喝御酒、盗取仙丹,最后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人仰马翻。
8、佛家认为的诸法为空,不是无知无觉一无所有的顽空,也不是人死如灯灭的断灭空,而是一种性空。
9、我说:你的意思就是说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只要自然而然,但是又不能全部放松。对吗?
10、我们所在的地球是一颗在小小的银河系中不停地旋转的小行星,与整个宇宙相比,小得出奇,就象太平洋上的一粒灰尘。
11、古今江湖多险地,步步陷阱步步坑,就连孙悟空这么精明的人,也免不了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还没地方说理去。
12、庄子哲学的核心是“齐物论”,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站得足够高视野足够宽的话,就会发现,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一样的,都遵从于自然大道,虽然形式上千差万别,但道的内核却异曲同工。所以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一样;狙公给猴子的朝三,与暮四一样;生与死一样;成功与失败一样。有的人钟鸣鼎食朱门大院,有的人一贫如洗衣不裹腹,有的人起高楼,有的人宴宾客,到头来却还是“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13、在中国哲学家中,庄子是最遗世独立特立独行的一个,他傲视王侯轻视富贵崇尚逍遥,他摒弃世俗追求审美,是思索最深刻、精神最纯粹的智者。
14、人类祖先的演变发生在有四次大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当时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的动物必须能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能否适应的关键不是取决于蛮力,也不取决于耐寒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智力的不断增长,取决于能否运用其智力使自己较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也就是人类所以能在地球上居于无可争辩的首位的秘密。
15、第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生死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当我亲人去世时,读到这句诗虽然感慨无限,却又让我从悲伤中清醒过来,逝者已逝,所以我们要更加好好活下去。
16、泰山崩掉其实就是生死崩塌。物理世界的生死崩塌,来来去去升起灭亡这些。都不影响内心的平静。这说明什么?说明心一旦真正平静了,一定可以超越物理世界。
17、有为法是没有自性的,必须依靠因缘而存在,就像影子。
18、所以说,外部的平静可以随时破坏变化,而不影响内部的平静,那么这就是真正的平静。
19、而快乐则不然,快乐会随着你遇到事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别人对他的影响而发生强弱的变化,有时候就消失了,有时候突然又来了。
20、她说:人就是有这样的妄念。追求并且保持平静不被打破,如同去追求无穷无尽的财富和名利并且希望长长久久拥有一样的痴痴傻傻。
1、第二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这句诗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很多问题都必须从源头上做好,才能够获得成功。
2、这可以说是最大的平静了。
3、有为法是不真实的,就像做梦和幻化。
4、“俺老孙被骗了”——江湖险地,步步陷阱。
5、儒家的人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个平静就很大了,泰山在你眼前崩塌,你可以面不改色。
6、好玩的国学的回答,好玩有趣又有料!
7、第六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有的时候,我也懒惰,也有拖延症,但是这句话真的让我知道时间对于我的重要性,时间比金子都重要,我又有什么道理不珍惜呢?
8、有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是一位和他先生隐居在山村里的美女,她们把在大城市的房子卖掉,去山村里买了一个有院子的房子,做了个陶艺工作室,
9、平日里种花喂狗、烹泉茶、煮素酒,相对饮朝露,抚琴对落霞。真乃是清丽秀雅无尘扰,日上三竿心不惊。
10、年轻人要咬准目标,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一战功成万骨枯。
11、我记得数年前去那山村探访她,车到山脚已经无路可上,唯有顺着翠竹樟榆一路陡峭行走十数分钟,方才到她茅舍。她与她先生如神仙般素衣素面、轻盈灵动,在院子里闲忙。见我来到,热情招呼。
12、想当年孙悟空孤身一人、一叶竹筏,历经九死一生,漂洋过海十多年,方到达灵台方寸山拜师学艺,他是先干了七年又苦又累的杂役,通过菩提老祖的考察后才获得真传。
13、第一句是我很喜欢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如果你换一种思维的方式去思考,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
14、第五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其实人生阅历还挺浅的,有时候遇见的人也是真的让人生气,但是读过这句诗,我就释怀了。山从各个面去看都有不同,那么我才认识这个人多长时间,我当然不可能看透这个人啦,所以我的气也都逐渐平静下来了。
15、孙悟空把天宫搅了个天翻地覆,最后被众人联合擒下,被太上老君放入八卦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孙悟空跳出丹炉的第一句话就是:
16、这个超越并不是说控制物理世界。不是像电影复仇者联盟里面那般超级英雄一样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17、要想“长风破浪会有时”,必须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得不喜失不忧,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19、直到你身处闹市最鼎沸之地,做着最繁琐忙碌的事情,依然心里平静如水。那你就真的拥有平静。
20、庄子就是这么冷酷,因为他看到的是人生中最深层次的东西,而我们也许只会看到表面的风光,却看不到内心的彷徨。
1、可以说,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幸运之处。
2、也就是说,有为法就是因缘所生之法,世间一切现象的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都有一定的条件和原因。条件具备,就可以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会存在。
3、这时你会发现,一般的感官心理快乐与之相比。越来越不值得你去追求。因为快乐是常常转瞬即逝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尊师重诺,忠孝双全!
5、道与佛在很多主张是相通的。
6、第四个就是观音菩萨,天下最慈祥最善良的人,她利用猴子爱花哨的特点,骗得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一戴就是十余年,偏偏还没有松箍咒可念。
7、孙悟空思想上是这么想的,嘴里是这么说的,行动上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8、即使你一下子达不到真正彻底的平静,可是你只要如此就行。简单自然地活着,平静会一点一点慢慢呈现出来。
9、她说:为了快乐的平静就不是真的平静。为了快乐的平静是会被打破的,会被打破的平静就不是真正的平静。
10、她说:是的,不要刻意去做,但又必须提起自然的关照。去过简单的生活吧,去全心全意地过简单的生活。简单到合乎自然,并且心存观照。
11、庄子《逍遥游》的三点启示:得不喜!失不忧!放空自己做个傻子!
12、生物又从低等级不断地向高等级进化,由微生物进化到原始植物,继而进化到无脊椎动物,再进化到脊椎动物。这些脊椎动物约于三亿年前,和其旁系中的某些无脊椎动物、植物一起,开始成功地适应陆上生活。最早是两栖动物,接着是爬行动物,最后是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在地球生物界居统治地位已达6000万年。
13、老孙就是这样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地之间任我逍遥,活就活个明明白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14、作为奋斗的一代,我们思索前行的初心,眼前的风景只是过眼云烟,还需要拨云开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比如,人就是一种有为法,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由于他父母的结合、养育,由于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这些都是生成人的因缘。
16、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17、我说:那如果追求这样的平静。并且努力去保持它不被打破不就好了吗?
18、那么什么叫“性空”呢?“天生为之性",也就是决定你个体本质特征的那个因素最终归空,不会常有,也就是世事无常。
19、没有农业时,人类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平等的。有了农业,便有了土地,也就有了地盘意识。农业革命引起了都市化、阶级分化和社会分裂的连锁反应,从而从根本上破坏了原始社会引人注目的平等。那些长期定居的村民现在不惜花费时间,努力建造结构复杂的城堡,来阻挡传统的抢劫集团的侵扰;并致力于俘虏那些流民,把他们变成奴隶。
20、如果你的内心平静,随时都可以支离破碎,随时被撕裂撕扯,而且你浑然不觉一点都不知道。那这个状态就还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