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比如我比较喜欢看四大名著的文言文版本一样,其实大部分看起来是不成问题的,可以领略文章的大意跟里面的乐趣,但是如果你让我一句一句去跟您解释,那我就讲不出来了。
2、这就是郑板桥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一个创新,是他的书法能够名留青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后人来说,多种书体相参并不难,难的是几种书体的和谐统一。
3、嘈,口旁加曹,义为“喧杂”,音cáo。如“嘈杂”。
4、圹字不常用,人们以为“圹”是“塘”的简化字,往往将“塘”错写作“圹”,将“圹”错读作“塘”。
5、汨,右旁是日,音mì,河名,即汨水。汨水发源于江西修水,流入湖南与罗水汇合,更名汨罗江。战国时楚大夫屈原因忧国悲愤投汨罗江而死,汨罗江因而成为人文名河。
6、宣,宝盖头,本义“大室”,即宽敞明亮的厅堂。古代皇帝的正室就叫做“宣室”。由“敞亮”引申出“公开、传布”,如“宣传”、“宣布”、“宣扬”、“宣泄”、“宣判”。
7、汉服简洁,飘逸,优雅。一领汉服穿在身上,戴上冠帽,心底自然生发出怀古幽思。
8、茸比葺只少一个“口”,形体十分相似,须仔细察看才能辨别。
9、“招徕”顾客与得到顾客的“青睐”,含义完全不同,但徕、睐常混淆错用。
10、不利于中国大陆、**、**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大陆地区在世界的地位日渐重要,故随之采用简体,所谓大势所趋,追究其根源,仍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政治力。
11、估,左旁是人,本指评定物价的人。引申为“料量”、“揣测”,如“估计”、“估产”、“估量”。旧时出售的过期未赎的衣服,叫做“估衣”,出售估衣的商店叫做“估衣店”。
12、形似的字,猛一看,形体结构似乎一模一样,但仔细审辨,便会发现差异,通过对差异的辨析,不难找到音义的区别。
13、如果我们真的理解了那些由繁体字书写的古籍的本意,古书的神韵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那么就算是我们全部穿西装、喝咖啡、用刀叉、吃牛排,又能怎样呢?我们依然是中国人,而且是真正继承了古老文化无愧于祖先的中国人。
14、“高亢”常错作“高吭”,“引吭”常错作“引亢”,是不明亢、吭含义的区别所致。
15、菅字不常用,人们不谙其义,以为它是“管”的简化字,往往将“管”错写作“菅”,将“菅”错读作“管”。
16、然而,西学东渐近二百年之余,我们仍然走在认识西方的道路之上,我们所面临的文化冲击,绝不是简简单单恢复繁体字和重新穿上汉服就可以迎刃而解的。人心不古,崇洋媚外,任你怎样恢复繁体字,怎样成群结队的穿上汉服,媚外的他们只会心烦,而不会欣然。
17、狙,左旁是犬,音jū,本指猕猴,后假借表“伏伺”义。
18、阻、狙二字,区别明显,一般不易混淆错用;但与“击”组成“阻击”和“狙击”,却常混淆错用。“阻击”的含义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军进攻、增援或逃跑。如“黑山阻击战”。“狙击”的含义是:埋伏伺机袭击。可见“阻击”和“狙击”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19、常见将“拙”错读作“绌”,将“相形见绌”错写作“相形见拙”。
20、奕,上部是亦,亦字小篆的写法是大字左右各加一点,也可理解为“大”,下部也是大,大大组合,会意为“盛大”,这是古义。今义“精神饱满”,如“神采奕奕”。
1、科技可以改进,应发展合适科技来配合汉字的需求,而非强行削足就履。
2、常见将“炙”错读作或错写作“灸”。
3、在电脑处理汉字中,不论繁体还是简体,输入速度均相若。并不见得简体字较有效率。但简化字一字兼代数字的设计,增加了用电脑转换时的难度,使转换结果不太理想。
4、那么您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呢,欢迎您给鸡仔留言。
5、泡,左旁是水,本音pào,本义“浮在水面上的气泡”。气泡一破便无踪无影,因此,人们用“泡影”比喻落空的事情和破灭了的希望。泡还读pāo,含义是“鼓起而松软的东西”,如“豆泡儿”、“眼泡”;也指“体积大而分量轻的物品”,如“泡货”。有一种落叶乔木叫做“泡桐”,许多人错读作pàotóng,正确的读音是pāotóng。
6、常见将“潸然”错读作或错写作“潜然”。
7、从这四个字可以看出“王”字明显的和“者、荣、耀”三个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且还不属于同一种风格,“王”属于楷书或者篆书,“者荣耀”三个字属于行书,或者行楷书。
8、壶字常用,壸字不常用,人们往往只知壶而不知壸,因而错将“壸”错读作或错写作“壶”。
9、管,竹字头,本是黄帝时代的一种竹制六孔乐器。后世将管状乐器统称“管乐”。管的特征是细长中空,于是人们将具备此特征的物件也称作“管”,如“管道”、“钢管”、“管材”、“血管”。从管子里看外面,视阈很小,由此引申出“管窥”、“管见”,表示见识浅陋。古时有一种管状钥匙,叫做“管钥”,由此衍生出“管家”、“掌管”、“管理”、“管教”、“管制”等词。
10、岩是常用字,宕字不常用,所以“宕”常错读作或错写作“岩”。
11、古时字繁文简,现在文繁字简,这是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
12、褊字不常用,认识它的人少,故常见将“褊狭”、“褊急”错写作“偏狭”、“偏急”。
1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带动了中原华夏诸国一起改造,华夏人依然是华夏人!中国依然在那里!
14、持、恃二字,一般不会混淆,但跟“自”组成“自持”、“自恃”,却容易混淆。因此,要根据持、恃二字各自的本义,辨析“自持”、“自恃”含义的区别。“自持”义为“自我克制”,“自恃”义为“以为有所倚仗”。从词性分析,“自持”是不及物的,后面不能带宾语;“自恃”是及物的,后面要带宾语。
15、“嘈杂”与“噪音”,都有喧闹的意思,所以容易混淆。常见将“嘈杂”错写作“噪杂”。
16、估有“估价”义,因而“待价而沽”常错作“待价而估”。
17、总之,简化字易写易认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毋庸质疑的。
18、简化字与扫除文盲没有直接关系,在**、**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文盲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内地,可见扫盲工作重点在教育的资源投放及教育政策上,而非简化字。
19、汉字与汉服,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当下经济繁荣,国运昌隆,有志之士大声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和倡导汉服,拳拳之意,天日可表。我感奋之余,不禁深思:我们真应该恢复繁体和恢复汉服吗?
20、一句话,技术使然
1、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
2、常见将“玷污”错写作或错读作“沾污”。
3、“汩汩”常错读作或错写作“汨汨”。
4、候,是由人侯组合而成的合体字,最初写作“”,后将中间的“亻”简化成短竖。这个短竖就成了侯、候二字形体区别的标志。候,本义“等待”,如“候车”、“候补”、“候审”。后又作为时节,如“时候”、“气候”、“候鸟”等。
5、膺、赝二字形体结构非常相似,极易混淆错用,必须仔细辨识。
6、汉字的发展并非只是简化。像“又、有、右、手、佑、佑”等字,甲骨文都只写作“又”,可见繁化的过程亦一直在汉字中进行,并且在汉字发展中占了不少比重。这主要是为了辨义的实际需要,自然而然发展而成的,并非用政治力去强行改造。而自楷书大致定型至今,时间已接近两千年。把“简化”说成是汉字的主要发展途径,是粗疏和太“想当然”的。
7、简化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而且什么字依从类推、什么字不依从的随机性很高。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8、很多媒体如报纸、网站等被迫同时设立繁体和简体两种不同的版本和/或相关的繁简转换工具,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
9、佼、姣在古文里通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两字音、义均不相同。“佼佼者”是常用词语,形容才貌或业绩出众的人。常错读作或错写作“姣姣者”。
10、绌,左旁是丝,义为“短缺、不足”,音chù。成语“相形见绌”,意思就是: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11、腾讯王者荣耀出了梅西的皮肤,并且邀请梅西给王者荣耀题了字。
12、候字常错作侯,而作为姓氏或地名的“侯”又常错作“候”。
13、一句话,技术使然。
14、这是女性专用的字,——抿着嘴笑,笑和咲,与他和她类似。
15、**回归多年仍继续使用繁体字,也说明了简繁之争的一些现实问题。
16、古代读书人非常少,学习写字作文是少数人的事,属精英文化,加之写书印书都比较昂贵奢侈,文房四宝不是所有人都配的起的,同时受过去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边写还要边磨墨,行文必须简炼,一件事能最短说清楚,还要受交通条件限制便于传送。再者科举制度考的八股文的引导,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留下来的典范,形成了古文的精炼简化和言简意赅。
17、叫你磨刀刻简干一天,和电脑书写打印一天,哪个容易?!
18、常见将“粗犷”错读作或错写作“粗旷”。
19、籍,竹字头,本义“簿册”,如“书籍”、“户籍”。由户籍引申出祖先居住的地方,如“籍贯”、“祖籍”。“籍”与“藉”形似,又与“籍”的“践踏、凌辱”义音同,所以容易混淆错用。
20、岩,山字头,本义“岩石”。后兼作“巖”字的简化字,含义是“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
1、汉字博大,雄洪,实用。掌握5000汉字,就可以放牧你的思想,恰如拿到了5000年文明的钥匙。
2、不过从他签名的动作来看,毛笔用的还是很熟练的。
3、以形声方法创制出来的简体字,未必能兼照各种方言或古音,使部分地区的人难以理解这些简化字。如“舰”字以“监”作声旁,兼顾古音系统和各地许多方言,简化字写作“舰”,以“见”作声旁,只照顾了普通话,切断了声旁与方言和古音的关系。研究古音或方言的谐声系统时,简化汉字往往不可信。
4、宣、渲二字音义皆异,一般不致混淆错用,但常见将“宣泄”错写作“渲泄”。“宣泄”的“宣”义为“公开”,“泄”义为“吐露”,“宣泄”即吐露心中的积郁以达到舒散的目的;而“渲”没有“吐露”的含义。
5、吭,亢左加口,表示“咽喉”,音háng。“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歌唱。
6、第是常用字,笫不常用,所以常见将“床笫”错作“床第”。
7、噪,口旁加喿,本义“群鸟争鸣”,音zào。引申为“刺耳的声音”,如“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