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朋友圈说说

三国演义一句话总结意思 集合100句

时间:2024-10-09 14:01:17 朋友圈说说

一、三国演义一句话总结意思解释

1、评点《水浒传》

2、关羽用计水淹于禁七军,活捉于禁,生擒庞德。于禁乞降,庞德拒降被斩。

3、那么,《后汉书》所记载的左慈法术靠谱吗?难道世上确实有这等通天彻地之人?

4、评点《红楼梦》

5、但是,历史上能有“昭烈”帝号,又被曹操称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的枭雄刘备,自然不会是一个爱哭的人,而是一个很有主见,性子刚烈之人。

6、第五,关羽领命取樊城,命傅士仁,糜芳做先锋。

7、《三国演义》写这些故事,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罗贯中通过管辂的卜筮,似乎是在传达一些正能量。凡事做了善事的,管辂都帮助他们,比如,管辂为少年赵颜添寿等等。这则故事虽然没有被收录进《三国志》,但却表明了罗贯中把方技写进书中的意图。

8、同样,左慈,管辂的故事也是出于贬曹的目的,在正史记载的基础上予以夸张,并且,赋予其含义。罗贯中其实是很慎重的,在写这些“玄幻”故事的时候,不忘通过另外的细节,揭穿了其中的奥妙。于吉死了便死了,左慈的把戏也被曹操识破。

9、谓华佗说:先生真神医也!

10、谁见你谁跑才行啊?

11、之后,曹操又说,没有蜀中生姜,做鲈鱼味道差点。左慈说,我之前派人去蜀中买蜀锦,我发一道敕符,顺便带点新鲜蜀姜过来。左慈的话说完不久,蜀姜就送到了。后来,曹操专门派人验证此事,果与左慈所为契合。

12、原本,这两人都是道家中的高人,为何一个寿数很高,另一个却未到半百就死去了呢?大致原因可能是这二人的职业领域不同吧。左慈是修炼道术的,道家修炼以养生为主,兼习“幻术”,所以左慈活的时间便很长了。管辂则是周易预测的高手,似乎应了一句话,泄露天机太多了,便要折寿。

13、罗贯中写于吉的故事,大约是为了讨论黄巾军的事情。此时,“黄巾余党”尚未完全消除,在孙策斩于吉的故事之前,便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途中,关羽收录了参加过黄巾起义的廖化,赵云则斩杀了廖化的同伙裴元绍。

14、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原话是这样子的:“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于欲显刘玄德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句话说得便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问题。它反映了如下几点:

15、一哭,有了桃园结义,初步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班底;再哭,“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坚定张飞以效死命之心。

16、管辂卜筮,说白了就是《周易》的应用,还是有点依据的。陈寿在记载这个人物及事迹时,也是很谨慎的做了说明,既然太史公可以记载这些事情,说明这类方技也是可以入史的。

17、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轻取荆州,岂是一个“大意”就说得过去了吗?

18、于吉此人,在《三国志·孙策传》中有记载,说法与《三国演义》基本一致。但是,却没有罗贯中笔下所写的那样,被孙策斩杀后,这个“神仙”竟然处处出现,向孙策索命。孙策死后,书中便再也没有出现于吉,说明此人并非神仙,杀死了就杀死了。至于索命者,大概应当是于吉的徒子徒孙们在装神弄鬼。

19、关羽带兵攻打樊城,右臂被毒箭射中落马,被关平救回归寨。

20、孙策之死,肯定与于吉无关,要说有一点关联,大概是孙策斩于吉时,因怒气激发了旧伤。此时,应当是孙策遭许贡家将刺杀之后。但是,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注《江表传》所言,孙策杀了于吉,便没有出现《三国演义》中“阴魂不散”的事情。

二、三国演义一句话总结意思是什么

1、这一点,关公比起他大哥来,差得就不是一点两点哦!

2、看看这事,这是绿林好汉做山大王啊!

3、然而,荆州之失,亦绝非“大意”二字就可以轻描淡写地解释过去。

4、孙策斩杀于吉,十分的应当,此类“妖道”不除,江东人心便难收拾,九州八十一郡百姓便难得安宁。

5、众人劝说不从,亲自出马,不想被庞德射了一箭。

6、我们从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物身上能体会出,无奈与沧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这首词不是罗贯中写的,是明朝的文学家杨慎所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7、而以当时曹操的地位无人能撼,他也很欣赏司马懿的才干,也能看出此人其志不小。开始他都不愿重用,但他又爱才,所以只让司马懿去给曹丕当个老师。说脚比脸白,意思就是说,因为脚整天藏着掖着,而脸整天在外面露着,暗指司马懿故意把才能隐藏起来,让人看不穿,必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曹操这样做,其实是警告司马懿,你老小子,心里想啥,别以为我不知道。

8、“有勇有谋”仅仅局限于军事才能上,就政治谋略上,似乎关老爷还有不足。

9、一个个英雄人物在演义着一幕幕气势磅礴的场面,将三十六计融入其中,运用自如,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罗贯中的文韬武略,真是胸中自有百万兵,在他的字里行间演义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作者他把当时明朝的社会现实影射到三国演义之中,把一些人物进行了美化,夸张,丑化。需要强调的是这是演义,不是真的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只不过按照作者的谋篇布局在演着各自的角色而已。

10、可以看出,虽然刘备付出的真诚、仁义最为廉价,但收获却极其丰厚。

11、《后汉书·方技列传》没有管辂的事迹,《三国志·方技传》却有管辂的记载。对比《三国志》、《三国演义》有关管辂的故事,大致相似,罗贯中基本上是转述了陈寿的史料。当然,也引用了《搜神记》等传奇小说笔记的故事。

12、二哭,感动赵云,吸引赵云的主动投奔;再哭,扔阿斗于地,感动的赵云一塌糊涂。

13、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智擒庞德。

14、罗贯中在第六十九回书“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中,紧接着左慈的故事,写管辂的神卜。曹操因染病,服药无效,便令太史丞许芝卜易。大概是许芝自认为技术不如管辂,或者是不敢轻易为曹操卜卦,就向曹操推荐了管辂。罗贯中通过许芝的话,详细介绍了管辂其人,以及他诸多神算的故事。于是,曹操便让人把管辂请了过来。

15、左慈、管辂的故事是不是很玄幻

16、关羽先下襄阳,再困樊城。为防荆州有失,置烽火台以及时通报军情。

17、三哭,用诚心打动诸葛亮出山相助;再哭,临终托孤,感动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本该斩首,费诗为之求情,又是看在费诗费司马之面饶了他们。

19、两军阵前,岂有人情?

20、关公不知是计,自视英雄,没把乳臭未干的陆逊放在眼里。

三、三国演义一句话总结意思和造句

1、对此,你怎么看?

2、《三国演义》全书从东汉末年写到西晋初年,中间描述了近百年的历史风云,描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全书大致分为5个部分,从黄巾起义开始,到董卓乱政,群雄涿鹿,成为蜀吴三国鼎立之势,最终晋完成三国大一统。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大势所趋。

3、许芝所述,与《三国志·方技传》中的管辂相差不大。但是,陈寿却没有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方技传》中提到曹操采纳许芝的建议,请管辂卜卦。因此,夏侯渊之死是否被提前预言,正史中查不到依据。

4、二、人物的失真性

5、某虽不才,愿即断董卓之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6、关云长“有勇有谋,义薄云天”这是不争的事实。

7、按照《后汉书》的说法,左慈“少有神道”,仅此而已。东晋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载,左慈是葛玄之师,这就有点玄乎了。葛玄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道教尊之为“北极仙翁”,左慈竟然是葛玄的师父,也难怪有此法术了。不过,葛洪此说,并没有得到史家的认可,同样,也没有被罗贯中所采信,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抱朴子》的这段记载。

8、管辂的事情,还是比较可信的。《三国志·方技传》说:“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陈寿依据当世传闻,效仿司马迁《史记》扁鹊、仓颉事,存录了华佗的医术、朱建平的相术,周宣的相梦,以及管辂的卜筮等方技术士的事迹。陈寿生于公元233年,管辂死的时候,他已经24岁了。所以,有些故事,陈寿应当是亲耳所闻。

9、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10、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11、最后利用虞翻说服公安傅士仁归降。再利用傅士仁,规劝南郡糜芳投降。

12、故事开篇号称“十八路”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其实真正干的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都希望自己能够取而代之,自己称王称霸。故事的前期以刘备和曹操作为两条主线展开,中后期以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最后三国归晋结束。

13、所以,刘备创业起初就很能认清自己,便通过“哭”全力打造自己仁义、重情的社交名片,并且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最终取得了一个个非凡的成就。

14、管辂之事比较可信

15、以上这两件事情,都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曹营,左慈掷杯戏曹操”中,被罗贯中引用。但是,陈寿的《三国志·方技传》及曹操的传记中,却没有写到左慈。显然,《三国演义》有关左慈的事迹,大概主要来源于《后汉书》。

16、接下来就是本回所说的,华佗为关云长刮骨疗毒。

17、管辂到了许都,给曹操卜算了好几件事情,其中,东吴主亡一大将立即得到应验,死的人是鲁肃鲁子敬。鲁肃死于公元217年,所以,管辂为曹操算卦,也应当就是这一年。而管辂为曹操算的第一卦,却是到了与刘备大战汉中之前才得到应验,说的是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这件事。当时,管辂打了个哑谜,以四句诗预言了这件事:“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

18、结果,关羽搞不清形势,上来就勃然大怒,“虎女安肯嫁犬子?”

19、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20、华佗说:君侯真天神也!

四、三国演义一句话概述

1、于禁被擒,庞德被斩。曹操急令徐晃为大将支援樊城曹仁。同时派人游说孙权取荆州。

2、整个荆州之失,都是一连串的阴谋套路,但关羽丝毫没有察觉。

3、其实一点都不玄幻。上文讲到,左慈的幻术,就是戏法、魔术。只不过,左慈的技术很高妙,又经过小说家的夸张渲染,便显得有点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了。其实,现代魔术中,也有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戏法,让人感到异常的玄幻。《三国演义》故事中,罗贯中还是通过曹操不信邪,戳穿了左慈的把戏,来表明自己对左慈之类的幻术的质疑与批判。在左慈之前,罗贯中还写到一个比左慈还装腔作势的道家神仙,这个“神仙”就是被孙策斩杀的于吉。

4、《后汉书》与《三国演义》又同时讲了另外一件事情。却说左慈有一次跟随曹操郊游,有百余士大夫跟随。左慈又施法术,以酒一升,肉脯一斤,亲手为百官斟酒分肉,百官莫不醉饱。曹操本来就很疑心鲈鱼蜀姜之事,见此情况,更加感到奇怪。于是,便查看藏酒与肉的地方,发现所有的酒脯都不见了。于是,曹操非常不满左慈,派人捉拿。

5、就题主的问题,那就得再有话说才是。

6、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7、关公关云长,千古一人,至圣一帝,绝非浪得虚名。

8、根本而言,还是关公“恃才傲物,智谋不足”所致。

9、两汉是《周易》研究的第一个顶峰时代,这部神秘的典籍被上升到哲学高度,诸如管辂这样的人,应当是作出了贡献的。管辂死后,留下了《周易通灵诀》、《周易通灵要诀》、《破躁经》、《占箕》等著作,在《周易》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10、评点《三国志演义》

11、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罗老先生写的很精彩。

12、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13、坐镇一方,独当一面的诸侯,不仅有阳谋还须有阴谋,起码要足够防范对手的阴谋。

14、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蜀进位汉中王,上表许都,曹操闻之大怒,采用司马懿的策略,联合孙权进攻刘备。

1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6、曹操得知后急派大将于禁和庞德救援樊城的曹仁。

17、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18、那么,罗贯中写这两个道家人物有何意义,是不是为了增强故事的神秘玄幻感来吸引读者呢?

19、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须臾血流盈盆,敷药缝线之后,关公大笑而起,毫无痛苦之色。

20、祥子以为,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大概是为了更能体现刘备白手创业的艰辛。

五、三国演义一句话收获

1、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2、兵尚未动,两人喝酒导致后帐起火。如此军纪,如何打仗?

3、第四,吕蒙装病,陆逊接班。

4、评点《西游记》

5、人家妹妹嫁给你大哥一个老头子,你觉得配吗?人家姑娘不委屈吗?而且对使者诸葛瑾说:不看你弟诸葛丞相之面,斩汝狗头。

6、人生苦短,富如草芥,这一生,穷也好,富也罢,得到的、失去的,都会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所以,只要有一壶浊酒,有三五知己,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啦!滚滚长江东逝水,英雄已去,惜哉!我想,也许这正是《三国演义》所想告诉世人的人生归途。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不可否认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因为杨慎的人生经历太多太深,所以他才能够看透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写于笔下。是非成败不过都是过眼云烟,万事都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与春风秋月为伴,反而自在自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追名逐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所以要拿得起,还要放得下,跳得出。

9、至于《三国演义》说,左慈还能变化出牡丹,在墙壁上画龙取龙肝。后来曹操追捕时,左慈躲进了羊群中。曹兵因找不到左慈,便杀掉了所有的羊,左慈便让牧童把羊头与羊身接上,羊全部都活了。等等,也都是些幻术而已。罗贯中不但引用了《后汉书》的记载,还添油加醋的夸张了左慈的法术。

10、幸好庞德是个仗义人,所射之箭不是毒箭。

11、《后汉书·方术列传》说,司空曹操宴请宾客,对大家说,今天请客,准备了很多菜,唯独缺少松江鲈鱼。左慈说,这个容易得。左慈请曹操拿出一个铜盆,盛满水,手持一根钓竿,一会儿就钓来一条松江鲈鱼。曹操拊掌大笑,宾客尽皆惊讶。曹操说,一条鱼不够摆席,还能钓来吗?左慈便继续垂钓,又接连钓一些鲈鱼,都是三尺长,新鲜活泼。

12、一、人物的类型性

13、关羽依照诸葛亮之策,先出兵夺取樊城,以解此围。

1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5、当得知与黄忠等人同封五虎将时,不肯受印。

16、你以为他们也知恩图报哦,感谢你不杀之恩,尽心回报,死心守城吗?

17、既然是《三国演义》,那就就书论说。此回说得就是人们熟知的“关云长大意失荆州”。

18、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说,古往今来人类生存的基本规律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打工者,所求无非一为收入,养家糊口;二为升职,发展提升;三为情感,能和一个合作愉快的老板或上司共事。

19、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20、期间,刘备被世人称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有仁德的谦谦君子。之后,刘备也因为此仁名,徐州牧陶谦才情愿将徐州诺大的家业拱手相送;徐州富商糜竺也愿倾尽家财相助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