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空是小鸟的家。
2、种植庄稼为“稼”,引申出庄稼结出的果实也称为“稼”,这便是许慎所说的“禾之秀实为稼”。估计那时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事便是种庄稼,所以又有“稼,家事也”之义。
3、《说文解字》: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从禾家声。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
4、“家”字博大精深的内涵就这样被掩盖数千年,今天我将试着拨开迷雾,为大家释读“家”的真正含义。
5、假如此时你穿越到那个人类刚刚圈养动物的时代,森林里有着各种野生动物,如老虎、豹子、狼、野牛、野猪、野羊、野鸡、野鹿……,你会选择圈养谁?
6、再看这个甲骨文字形,下面关着两头猪。也许最初还会有下面关着三头猪的字形,不知今后会不会从出土甲骨中发现,因为通常用三个表示众多之义,后来为了便于书写,字形简化,才只用一个作为代表。
7、“豕”被驯化为“家”,禾苗被驯化为“稼”,女人被驯化为“嫁”。
8、许慎总结古人造字规律,得出“六书“之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他认为“家”从宀,豭省声,是个形声字。段玉裁又认为“家”有现今之义乃是假借而来。一个形声,一个假借,就把“家”的来龙去脉敷衍过去了。
9、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点想象力,想象一下我们的先祖当时的生活情形。人类的先祖不断进化,逐渐从丛林中走出来,到平地上过起了定居生活,学会了盖房子,学会了用火,学会了种植庄稼,生存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0、妈妈是家里的开心果,每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11、所以“家”的本义是指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圈养、驯化过程。经过人类圈养、驯化的动物便是家的,没有被圈养、驯化的便是野的。现在我们一般省去了家字,只有和野生动物相对时才会加上一个“家”字,如野猪——家猪,野牛——家牛,野兔——家兔,野鸡——家鸡,甚至扩展到植物,如“家花没有野花香”。
12、《说文解字》:家,居也。
13、后世之人对“家”的解读大多类此,“家”是养猪的地方,猪圈是也,然后引申指人类的居所——家。
14、接下来我们再说“家”现在的常用义,即“家庭”之义。现在我们所说的“家”不仅仅是指房屋,而是包括住所、家中物品、家里的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的综合体。
15、沼泽是鳄鱼的家。
16、海洋是鲸鱼的家。
17、泥土是蚂蚁的家,蚂蚁兴奋的在这里盖着房屋。
18、许慎认为“家”的本义就是人的住所。但“家”字从宀从豕,该如何解释?段玉裁作注时说:窃谓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豢豕之生子最多,故人居聚处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义。
19、树林是小动物的家。
20、“家”是什么?
1、人类要繁衍,自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2、家是宁静的,家是温暖的。
3、沙漠是骆驼的家。
4、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田野是小草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原是骏马的家,高山是雄鹰的家,大海是轮船的家,大树是绿叶的家
5、现在人们在写“家具”一词时有写作“傢具”,当是与造字本意南辕北辙,建议还是写成“家具”为好。
6、此时你可能会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谁最容易捕捉?谁最容易驯化?谁圈养后的价值最大?
7、草原是大象的家。
8、盛世之下,生活富足,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操太多心,便逐渐意识到“家人”才是家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于是又造了一个字“傢”。“傢”字《说文解字》上没有,初见于宋代字书,便可说明它是“家”的后起分化字。
9、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在一些国祚较长的封建王朝,都会出现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开元盛世”,宋代的“仁宗盛治”“乾淳之治”等等。
10、我姐姐和弟弟,他们的家都在街上
11、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炫耀自己的家,一个说“我们家有一辆宝马”,一个说“我们家有一栋别墅”,另一个说“我爸爸是博士”。
12、妈妈是家里的好管家,用一分钱几乎都要精打细算。
13、妈妈是家里的大厨,每天为大家做菜做饭。
14、河流是鱼儿的家,鱼儿在这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15、土地是小草的家,小草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长。
16、草原是马儿的家。
17、所以此时“家”下面的“豕”是家中最重要的东西。用最重要的东西代表家,是人们的惯常思维,也符合造字的“典型性原则”。
18、草原是牛羊的家,牛羊在这里悠闲地打转。
19、造句三:大山是野生动物的家,树林里面是小松鼠的家,树枝上是蝉的家,泥土的洞穴里是小蚂蚁的家,有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20、许慎认为禾苗结出的果实为“稼”,又说家事为“稼”,又说禾在野为“稼”。这都是“稼”的引申义,不是本义。
1、《说文解字》:嫁,女适人也。
2、竹林是熊猫的家,熊猫在这里蹦蹦跳跳。
3、现在人们将“嫁”解为“有了女人就有了家”,那是对历史不够了解。知道了古代社会广大妇女的低下地位和悲惨命运,便会明白“嫁”的含义。
4、蓝天是鸟儿的家,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上翱翔。
5、那家里有这么多东西,有这么丰富的内涵,能用什么来代表“家”呢?
6、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一潭清澈的溪水。
7、看这个金文字形,那是一头多么肥硕的猪!
8、大海是鲨鱼的家,鲨鱼在这里乘风破浪。
9、黑夜是星星的家,星星在这里散发着无尽的光芒。
10、造句二:天空是星星的家,海洋是海豚的家,泥土里是蚯蚓的家。
11、家是是一束温暖的阳光,是一盏明灯。
12、女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就要嫁人,从娘家到了婆家。女人生于娘家,但归宿在婆家,即“夫家”。现在妇女地位提高了,娶回来的媳妇都得小心伺候着。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以及近现代社会,女人的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嫁到婆家的新媳妇都是要被约束、被调教的,调教新媳妇的任务通常是由婆婆来完成的。这与将野猪从野外捉回来在家中圈养,将禾苗从野外移栽到田里人工种植,道理是相通的。
13、“稼”的甲骨文字形下为农田,上为禾苗,会种植禾苗之义。但到了小篆时却改为从禾从家,便是取“家”的驯化之义。
14、那最初的种植活动其种苗从何而来呢?还是和圈养动物一样,从野外获得。我们熟知的育种专家袁隆平也是靠几株野生稻才培育出杂交水稻的。种植的初始阶段要从野外获得种苗,后来人们会留下种子,到了时节直接播种就可以了,所以“稼”后来也就只剩下“种植”的意思了。
15、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野猪是最佳选择。猪比较笨,现在我们骂人笨,就会说“你笨得跟猪一样”;猪的视力也差,看不清远处,因此捕捉、圈养、驯化都相对容易。并且猪贪吃,身上肉多,长得快,繁殖也快,可以为古人提供更多的食物资源。可以说“猪”是人类最早大规模圈养的动物。
16、靠饲养动物提供的肉食毕竟是有限的,中国自古以来还是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那最初的农业种植从哪儿开始的呢?
17、这里又用到了“典型性原则”,“家”有那么丰富的内涵,但人们总会选取最重要的一样作为代表。
18、妈妈是家里的财务总管,所有的钱都是他管着。
19、家是一阵清风,是可以拂去烦恼和忧伤的。
20、这是“家”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其字形有繁有简,但大体是一样的,上部为屋顶,楷化为“宀”;下部为猪的象形,楷化为“豕”。
1、祖国是我们的家。
2、妈妈是家里的行政管家,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
3、《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的“稼”为种植之义,“穑”为收获之义。
4、因此自然选择“猪”作为代表,参与了造字。有些“家”的甲骨文字形下面突出了猪的雄性生殖器,还是在强调其繁殖能力,为的是下出更多的猪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
5、妈妈是家里的劳模,每天忙着做家务。
6、最后祝大家家和万事兴!
7、家是一缕情丝,是可以穿透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8、回到造字之初的古代,想一想那时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别墅,住的是简陋的草屋;没有贵重的家用器具,有的是简陋的农具和狩猎工具;没有巨额存款,能存下的或许是一点食物。在那个生存艰难的年代,食物是最重要的,在他们眼中,最最重要的便是家里养的那群猪。
9、造句一: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美丽的乡村是我的家。
10、地球是人类的家。
11、那又有人会问:古人驯化的动物那么多,为何偏偏“家”字下面是一只猪的样子,不是其它动物呢?这便古人造字的高明之处,我将其归纳为造字的“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在同类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参与造字。
12、“什么是什么的家”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某个人或物的归属或所属范围。例如,小明是篮球队的成员,篮球队就是小明的家;这个公司是我工作的地方,这个公司就是我的家。这句话的意义是通过将人或物与家庭联系起来,强调了归属感和亲密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个比喻来表达对某个人或物的归属感和重视程度。
13、小溪是小鱼的家。
14、看这些字形,不就告诉我们这是个猪圈吗,还有什么特殊含义呢?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