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自经典医学著作《医学心悟》的蠲痹汤,由程钟龄所创,其主要成分包括羌活、独活、桂心、秦艽、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透明者)和木香。这些药材的巧妙组合,旨在发挥祛风除湿和蠲痹止痛的功效。此方适用于风寒湿三气合而引发的痹证,特别是以风邪为主的症状。蠲痹汤,又名袪风之剂,专用于治疗风痹的方剂,其编号为017。此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具有祛风作用的羌活、独活,以及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另外,当归、川芎的加入能够活血止痛,乳香和木香则有助于舒筋活络,甘草则提供一定的调和作用,增强整个方剂的效力。一首蠲痹汤,清除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症,令全身经络欢快运行。组成: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黄芪(蜜炙)白芍药、防风(去芦头)、甘草(炙)。服法:上药全部打烂,水两盏,加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一天之内不论时候。主治: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之证。先用酒炒桑枝、青松针各1两,煎汤代水煮药,再用淡竹沥3瓢,姜汁3滴,和匀同冲服。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加四物料各半两,川羌活、防风各二钱,丸服。蠲痹汤治周痹及手足冷痹,脚腿沉重,或身体烦疼,背项...《温病条辨》:[卷上焦篇]暑温水可知,此暑温而兼水饮者也。”若臂痛由风寒湿侵袭所致,治宜蠲痹汤,若由血不荣筋,瘦弱,臂痛,则兼养血,宜蠲痹汤合四物汤。若怒动肝火而臂痛者,宜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若痰饮流注而臂连肩背酸痛者,宜二陈汤、星香散合用。若挈重伤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劳散,或和气饮。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治宜温经散寒,用蠲痹汤加减。延久不愈,血虚寒滞者,用七节汤加鸡血藤。凡历节上肢关节痛甚者,宜配疏风通络之品,如羌活、防风、苏枝节等;下肢关节痛甚者,宜配渗湿舒筋之品,如牛膝、薏苡木瓜等。外治一般用醋煮沸,入葱白炒、捣烂,纱布裹敷熨局部。
蠲痹汤上药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药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如果想要温养经脉,那么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附子;如果体内的热气比较重,那么可以添加一些生石膏或者黄岑。第热毒痹阻证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遇到寒冷的东西疼痛可以有效的缓解,并且患者的面部、咽喉等等都变成了红色,甚至出现便秘等等情况。闭汗症猛药方子予以人参再造丸加减:黄芪30克,党参30克,麻黄6克,细辛3克,防风10克,桂枝8克,白芍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4枚。方中黄芪、党参、麻黄、细辛、防风疏表宣发,桂枝汤调和营卫。3剂,日服一剂,水煎两次,取汁600毫升分两次温服。龙骨20炉甘石50克和轻粉3冰片3克混合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100克凡士林,调和成膏状,每天三次,直接涂抹在患处。最后,对于预防手癣复发,可以尝试使用纯中药药膏,如掌灵膏,它能深入消灭深层真菌,提供有效的保护。记住,这些方法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感谢您抽出时间读完本文。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