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氏近鸟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带羽毛的恐龙之一。这种恐龙的体型虽然不大,但它的存在为我们揭示了恐龙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赫氏近鸟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恐龙的认识,也为研究恐龙的羽毛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小驰龙被誉为小型奔跑者,是当前恐龙种类中最小的成员之一。尽管体长最大只能达到1米,但小驰龙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出色的奔跑能力,在恐龙世界中独树一帜。这种恐龙的存在,展示了恐龙在演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树息龙,在中国内蒙古被发现,体长不到20厘米,被认为生活在树上。这种恐龙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恐龙在史前时期的生存状态。树息龙的体型虽小,但它的存在证明了恐龙在演化过程中对树栖生活的适应。
宁城树息龙,同样体长不足20厘米,被认为是恐龙时期体型较小的恐龙之一。这种恐龙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恐龙的体型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哈嘉弗鲁塔齿龙,属于鸟臀目异齿龙科,体长只有65厘米到75厘米,体重500克到750克。它是已知体型最小的鸟臀目恐龙之一,为我们研究恐龙的体型演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苏格兰的化石足迹,经过最新勘察,发现了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竟然只有1.78厘米。这批足迹的研究者克拉克博士认为,这可能是出生仅1个月刚刚离开巢穴的小恐龙。这一发现,为我们研究恐龙的幼体提供了宝贵资料。
美颌龙,身长仅60厘米,体重比鸡还轻。这种小型的肉食性恐龙,发现于欧洲的德国,推测其体重在2公斤以下。美颌龙的发现,展示了早期恐龙的体型特点。
小盗龙不仅是中国最会飞的恐龙,同时也是世界发现的第一种会飞的恐龙和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长了四个翅膀的恐龙。小盗龙的发现,为研究恐龙的飞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微米变色龙,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变色龙,平均长度为30毫米,甚至没有苍蝇大。它被科学家发现于马达加斯加主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上,为我们研究小型动物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新视角。
尽管颌骨很小,但美颌龙的颌骨看起来和其他幼年霸王龙的颌骨惊人地相似。它的内部有一个很深的凹槽和一个独特的下巴,这两个特征都是霸王龙与其他食肉恐龙的区别。这些特征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恐龙的分类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波塞东龙,生存于早白垩纪,与更著名的腕龙有接近亲缘关系。白垩纪的北美洲蜥脚类恐龙已出现数量衰退、体型缩小的迹象,而波塞东龙是北美洲最晚出现的大型腕龙类恐龙。它的存在,为我们研究恐龙的演化历程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