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村容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是乡村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升华。在发展理念上,乡村发展由单一的环境友好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更加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方式上,乡村发展由单一的环境治理向生态建设转变,将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放在乡村发展中的突出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因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伴经济、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出现了一系列随着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绿地面积少,城市环境质量差;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治安问题;贫困、内城衰落;人口老龄化;传统文化风貌破坏。建设城市新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新区有两个具体出发点不同,一个源于城市扩张与旧城衰落,是指在旧有城区之外规划新建的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具有新型城市景观,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城市功能为主导的新城区。乡村振兴战略基石产业兴旺: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生态宜居:强调村容整洁与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风文明:涵盖文化教育、价值观弘扬和优秀成果借鉴,融合传统与现代。治理有效: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基层组织与公众参与。
2005年10月8-11日。2005年10月8-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是在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整治工作人人参美好环境家家受益。环境卫生整治,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抓起!干群齐动手,村庄换新颜。清洁城市,从我做起。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天天享有健康生活。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促进农村卫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党动员,全民参共建文明卫生新农村。消除村庄脏乱差,创建农村新文明。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涵养水源侧重点在水,是要让淡水保持住,避免白白流失,通过培植植被固定水分,让水分留存在土壤中,减少地表径流造成的淡水浪费。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爱我村建我村,做个文明好村民。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手拉手,心连心,创建农村新天地。清扫清洁坚持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爱我村建我村,做个文明好村民。治理“脏乱差”,告别不文明行为,人人从我做起爱我村建我村,做个文明好村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促进农村卫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鲜花还需绿叶扶,村庄更需村民护。以关心整洁农村为荣,损害环境卫生为耻。
感谢您抽出时间读完本文。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