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养成做思维导图的习惯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爱迪生说: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5、①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作者如何从主题展开。
6、③加深理解和记忆
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8、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
9、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
1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12、如小说《狂人日记》,正是因为有相关的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我们才觉得狂人的形象真实可信。鲁迅还主张不但要读中国的好书,也要读外国的好书,并且科学书籍也要多浏览,不要仅仅抱住目下流行的时髦书。如《狂人日记》就对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所取法。除此之外,鲁迅还主张不要只看自己同意的书,也看自己不同意的书,甚至是敌人的书、坏书,做到“知己知彼”。
13、读完一本书,找不到文章主旨,抓不住作者的写作主线。好像读完就算大功告成了,但若问“书中到底讲了什么?”——“这个嘛……嘿嘿,我也不知道”。
1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6、第八,多看多听名家他人对红楼梦的讲解,每一个人都对红楼梦人物不同的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评价红楼梦人物,避免以偏概全或者是一家之言。
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8、②更容易找到要点
19、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1、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书中内容是否对你有用,是否启发了你?
2、找到20%的核心内容,反复精读
3、朱熹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第四,精读,我精读红楼梦一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是节假日星期天躺在床上细细品味,仔细琢磨,往往收获很多。
5、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
6、做标记可以集中注意力,促进思考,帮助自己抓住重点,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也有助于日后的查阅。常见的标记符号如分层用“/”,重点词用“·”,重点句用“——”,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创造一些记号。
7、第六,我喜欢看有插图的红楼梦版本,尤其是彩色版本,因为你从插图里就能体验人物内心活动,从而实现主客体灵魂对话和心灵共鸣。
8、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译文:读书所求的是什么?是把学到的知识用来通晓事理。
9、②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想法、声明、论点。
10、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11、③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在你读完整本书,并且读的很认真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回答。
12、第一,要看书的目录。拿到一本名著,我们总是禁不住诱惑兴奋和好奇,乱翻书中内容。我们总是像吃酒席那样,总想吃自己最可口的菜,想要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其实这真的不是很聪明,最好的办法是先浏览一下书的目录,然后选定自己想看的,一睹为快。
1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4、三、略读略读就是遇到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的方法,如鲁迅所言,“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8、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20、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译文:在读书上多花工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容易了。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思维导图——近几年风靡全球各个领域的知识圈,各种便利软件和教授“手绘思维导图”的课程层出不穷。我个人经常用的是——“幕布”,这款软件可以自动生成思维导图,并且风格清新,比较文艺。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这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法,看似无益,其实能够广见博闻,获益匪浅。一次,作家萧红穿着红上衣、咖啡色格子裙来鲁迅家,鲁迅说红色和咖啡色搭配显得混浊,应该和红裙或黑裙搭配才和谐。萧红很惊奇,原来鲁迅是浏览了有关美学书籍而获得的这些知识。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④容易产生思考和触发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8、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9、⑤推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10、第九,多和别人交流。目前全国红楼梦迷多如牛毛,媒体论坛不计其数,我们在积极参与,广种薄收,丰富自己的精神,更好的读深读懂读读透红楼梦。
11、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12、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鲁迅扩展资料其他的读书名言:
13、好的读书方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14、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15、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16、第二,泛读,先粗枝大叶把整本书看一遍,了解一下书的大概任务基本内容。
17、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18、第五,买多种版本比较着读。红楼梦我就买了五六种版本,各种版本都看,看看比较一下,相同地方不管,不同的地方就要思考了,为什么这个版本这样写?那个版本那样写?目的是什么?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0、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鲁迅
1、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片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
2、五、标记读书标记就是读书时标重点,勾要害,这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周建人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曾提到,鲁迅读书“有时在书上做记号、加眉批,有时加上一张纸条,有时把一些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应用”。
3、总之,我认为读书不能死读,呆读。应该用“巧劲儿”读书,这样的读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四、思考古语“学而不思则罔”,阐明了读书不注重思考的危害,如鲁迅所言,“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看书学习,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决不马马虎虎,以一知半解为满足,而是经常琢磨、推敲,反复对照、比较。
7、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这样即使以后把书借给别人,你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轻松的回忆起这本书的主旨架构,而且在重读的时候也会非常便利。
10、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11、鲁迅少年时,教师出“独角兽”三字要求学生对仗,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就用“两头蛇”、“九头鸟”等来对,最后只有鲁迅的“比目鱼”受到夸奖,就是因为鲁迅从《尔雅》中的“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的句子对出来的,“独”能表数目但不是数字,只能用“比”一类的词来对。
1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译文: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1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1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