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中,诗人中鸟啼和泉声比喻琵琶声音的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间关”,形容莺声宛转.“幽咽”,指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4、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
5、苏轼在运用比喻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一句诗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意思是: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0、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11、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2、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中,描写琵琶声轻快冷涩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意思是,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13、“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于是,全曲推向高潮.
14、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1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6、的神态、心理以及琵琶女演奏技艺之精湛、高超等
17、这段描写一共八个比喻句,其喻体分别是“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莺语滑”、“泉流难”、“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裂帛”。
18、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9、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婉转流畅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音时,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方式的诗句为:
2、描写大小赤壁怀古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
4、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重音叠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
5、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
6、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
7、乐图画,塑造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乐意象,成功
8、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9、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11、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
1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3、?分别写出了琵琶乐曲的“粗重急骤”、“清细委婉”、“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不畅”、“激越雄壮”、“戛然而止”等特点。
14、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
15、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
16、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
17、“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8、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地实现了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的转化.
2、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音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将琵琶声的形象,琵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