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浪子回头金不换、
2、厌家鸡,爱野雉、
3、知子莫若父、
4、徒子徒孙、君子之交、浪子回头、
5、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6、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7、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8、狮子大开口、
9、两个字,为词组,比如:推敲、斧正、琢磨、淡定等等均不是成语。不然,成语辞条就不是五万余个,恐怕要几十万个、一百万个之多了!
10、五十步笑百步
11、食子徇君、逆子贰臣
12、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头部突出的侧立的人形,本义即人头。头位居人体最高处,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也用来表示天地万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元”作为头的用法后来逐渐被“首”取代,“元”在语言使用当中更多的是使用它的引申义。
13、猜字谜是一种汉族传统文字游戏,属于传统猜灯谜的一种形式。它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猜字谜主要是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14、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5、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16、不正派:不要跟那些~的人来往。
17、吾家千里驹、
18、组词是将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或不同字义进行组合形成的词语。以字母子为例,有以下一些组词:子女、子孙、子弹、子午、子公司、字据、儿子、儿女、儿孙、孩子、小子、长子、子宫、子弟、子孝、子虚、子承、学子、精子、病子、子孟、子气、子狐、子曰等等。这些词语诠释了子字的不同含义和读音,涵盖了家庭关系、职务身份、亲属关系、学生身份、生育繁衍等多个方面。
19、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赤子之心、
20、动物和植物同种繁衍。
1、不像样子:这篇文章改来改去,反而改得~的。
2、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3、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此外,在现代汉语里,“元”还作为货币单位使用,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之一。“元”也是中国古代的朝代名。
5、一子悟道,九族生天、龙子龙孙、
6、没有同时带子和涵成语,有关成语:
7、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8、第二个字是家的成语有
9、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10、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11、花花公子:指富贵人家中不务正业,只知吃喝玩乐的子弟。
12、一唱一和[yīchàngyīhè]
13、十家锅灶九不同、
14、地负海涵: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15、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7、好涵高躅: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
18、君子之交淡如水、
19、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20、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1、相夫教子:就是辅助丈夫、教育孩子的意思。
2、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3、形容经历许多次危险而幸存下来。
4、一家不成,两家现在、
5、孺子可教、望子成龙、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子子孙孙、
6、四海之内皆兄弟
7、海涵地负: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