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普问答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解读 汇总103句

时间:2024-05-19 18:22:49 科普问答

1、不要营造华美的房屋,也不要贪图良好的田园。

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3、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朱子的治家格言繁体全文如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格言,是朱子治家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为人处世,立身行事的准则。其中,格物强调要以实事求是,观察自然,发现真理;致知则是要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和智慧;诚意则是要保持诚信和真诚的态度;正心则是要修正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修身则是要不断提升_

5、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人生在世,千万不要说话过多,话说多了必定会有失误。

6、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9、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0、,值得后辈借鉴学习。

1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八,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13、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4、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修身持家的方法论

15、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16、《朱子家训》为著名理学家朱柏庐所著,其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17、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8、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19、朱子治家格言做事要预先。意思是:黎明就起身,打扫庭院,.到了黄昏就休息,关门落锁,吃的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它们都来之不易,穿的半丝半缕,要时时记得物品得来的艰辛,应该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已经口渴了才去挖井。做事要提前准备好。

20、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1、嫁女儿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索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

22、为人处事要常常有一个态度,就是“简朴”,节俭,很朴实,朴实就是很实在,不虚华,不打肿脸充胖子,不跟人家攀比。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这个“义”是正确的。就像刚刚跟大家写到,你教育孩子你连目标都搞错了,那怎么可能教出圣贤孩子?你从小就是功利在引导他,他就不可能成为圣贤君子。要教好孩子,首先我们当父母的人要先教育自己,叫教儿教女,先教自己。

23、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24、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25、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26、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对欲望与享乐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对欲望与享乐在追求是无止境的。

27、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28、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29、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30、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31、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32、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33、《朱子治家格言》

34、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5、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36、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37、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3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9、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40、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41、《朱子治家格言》精华:

4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3、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44、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45、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4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7、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8、四、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9、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对于一碗粥,一碗饭,都应当思考得到它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丝一线应该常常想到,这些东西的生产是多么的艰难。

50、三、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51、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52、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53、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5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56、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57、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58、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59、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60、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61、三,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62、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6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64、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5、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66、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67、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68、提起仁慈的心,他言语就懂得避讳、懂得不要伤害人、不要苛刻。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成绩,更不要或明或暗、拐弯抹角地为自己吹嘘,以免使人反感。

69、凡事应当事前应当有所准备,就像没有下雨,先将房子不善修复;切莫临时抱佛脚,就像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开始掘井一样。

70、《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由清代学者朱伯庐所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经典。朱伯庐原名朱用纯,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全书虽然仅仅五百多字,却凝结了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教精华,在问世后的几百年间,便成为中国童蒙养正的必读经典,对教化人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产生了积极广泛的作用。

71、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虽然只有短短516字,却流传至今。这是朱柏庐一生做人治家、教育后代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一生心血的高度结晶。

72、自己在生活上一定要做到节俭,聚会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73、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74、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75、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76、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77、看到美丽的女性,便心生邪念,这样将会有报应在自己的妻女身上;怀恨在心想要用计策来伤害别人,将会为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78、四,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79、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家中和气顺达,虽然贫穷吃不饱饭,也能使人感到很快乐。钱财和需要要纳税的捐物品,应当尽早缴纳,即便钱袋中所剩的钱财不多,也会感到十分快乐。

80、六、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81、见到了美色,就起了邪淫的心,这个报应往往会在自己的妻子、女儿身上。

82、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83、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

84、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85、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86、如果帮助了别人,做了好事,不要去念叨,要把它忘掉。受了别人的恩惠,要永不忘怀,懂得知恩图报。这句贤文旨在启示和引导人们要学会施恩不图回报,同时感激施恩于己的人,心中常存感恩之心。

87、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88、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89、二、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90、八、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91、明清大家果然不同凡响,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使人醍醐灌顶,这些格言是

92、从前,鲁国有个名叫秋胡的人,娶妻结婚才五天,就急着外出求职去了,在陈国谋得了一官半职。眨眼过了五年,秋胡思念家中老母和妻子,就向上司告了假,带着几年来积聚的金银财物,驾车赶路回家。

93、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94、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9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9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97、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读书需要有志向来学习古人的行为,而不只是要去考取功名;身为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为自己与家人图谋?

98、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99、六,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00、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01、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02、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03、五、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存谨慎的心,调伏浮躁的心,浮躁才会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