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尊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也要疼爱别人的孩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孟子论学习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8、他被称作亚圣,是仅次于孔夫子的圣贤。
9、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呢?
10、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1、仁则荣,不仁则辱。
12、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
13、你看,圣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14、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战国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17、民事不可缓也。
18、释义: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1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战国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2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1、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战国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2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23、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4、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父母孝顺,父母喜从心生,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
2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6、孟子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7、孟子也主张教育,重点是“仁”,也就是劝人向善,君主、士大夫要爱护百姓,百姓也要体量执政者。
2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9、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1、什么是快乐呢?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4、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3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6、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3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孟子热爱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乐。
3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只有通过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和追求进步,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4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1、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
4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43、释义: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4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5、亲仁:孟子认为亲近仁德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亲近仁者才能学习和践行仁义道德。
46、无欲则刚: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私欲,他就会坚定不移地追求公正和正义。
4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8、他和孔子一样,都是苦孩子,幼年丧父,由寡母一手拉扯大。
4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1、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52、释义:如果人人爱自己的亲人,尊重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就会和睦安宁。
53、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4、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5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5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0、知者不惑:孟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部环境困扰和迷惑,他们会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6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2、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突出强调意志锻炼的重要性,尤其是主张在逆境中得到磨砺。
6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64、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6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66、又如“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7、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6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70、民为贵:孟子强调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君主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71、释义: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72、至五代,后蜀主孟昶下令将《易》《书》《诗》《礼》《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书写刻石。《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
7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74、释义:敬爱父母,就是仁;尊敬长辈,就是义。
7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7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78、如何教育学生,孟子也有独到见解。
79、似乎又可以写篇论文了《论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
8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2、孟子说过很多意味深长的话,句句经典。
83、性善:孟子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与善行相契合的本能。
84、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名轲,字子舆。
8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87、不得志的时候就洁身自好,修心养性;飞黄腾达的时候,就造福天下百姓。
88、是啊,不要拿下流无耻当有趣。人要脸,树要皮。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8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同时孟子又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总之,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
90、孟子主张寡欲,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一个人欲望很少,那善性虽有所丧失,但也很少;反之,如果一个人欲望很多,那善性虽有保存,但也很少。
9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92、真是掷地有声啊。
93、我最欣赏他对金钱的态度:“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9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6、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97、为什么不能像鲁大爷那样说白话文呢,譬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98、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99、虽然我经常叫嚣着“我爱钱,钱使我快乐!”“好想买买买啊,买一条街,买一幢楼,买豪华游轮和飞机……”
10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0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10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3、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10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0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0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