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语解释 喻指牵引媒介。
2、成语出处 清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3、襄公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人心的改变是最难以实现的。因此,什么难移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非常难以改变或移动。
4、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5、至当不易】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
6、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7、成语解释 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8、来处不易】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9、成语解释 形容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
10、成语出处 明吴炳《情邮记选艳》:“小人做官媒呵,移根接叶,种就了多少并头莲。”
11、安危相易】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12、移动的“移”字可以组成很多成语,如“移花接木”、“移樽就教”、“移步换景”、“移船就磡”、“移山倒海”、“移天换日”、“移风易俗”、“移地换天”、“移根换叶”、“移民易俗”、“移情别恋”、“移易位置”等等。这些成语都含有“改变、转移、调整、转化”等意义,而“移”字则代表了这种行动。这些成语不仅在汉语中常用,而且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汉语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13、成语解释 指迁移变化。
14、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15、成语解释 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16、时移俗易】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17、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谘目三》:“运动四国,权衡万货,平准其价,移有足无,然后天下之务举矣。”
18、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19、不可移易】不能动摇、改变。
20、《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1、意思时光推移,世事随之改变。
2、什么难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某种情况或事物非常难以改变或移动。它源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的襄公想要迁移一块巨石,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移动。于是,襄公问众人:“什么难移?”
3、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4、成语出处 明叶宪祖《团花凤》第四折:“你道是移星换斗少人知,又谁知藏鹦隐鹭须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缚怪擒魔称第一,移星换斗鬼神愁。”
5、“易”字意思为不费力,与“难”相对,如:容易、易于;引申含义为交换,如:交易、贸易。在现代汉语中,“易”还有改变的含义,如:易地、变易。
6、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7、非正规成语。与此词最近的四字词为“心动神摇”,语出《红楼梦》:“林黛玉听《牡丹亭》的第四段唱词,从感慨,到自叹,到心动神摇,最后如醉如痴。”而“心动神摇”与“心动神移”皆未被规入成语范围。
8、百年偕老,琴瑟和谐。
9、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0、谈何容易】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11、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12、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13、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14、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答中溪李尊师论禅》:“意生分段之身,刹那移易迁变,人乌得而知之。”
15、众人纷纷回答:“山川难移,河流难移。”
16、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17、一定不易】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18、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19、拔赵帜易汉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20、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显而易见、轻而易举、谈何容易、易如反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来之不易、平易近人、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知易行难、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易口以食
2、名贸实易】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3、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解释:心里的想法动摇了,会在神态上发生改变。
5、一字不易】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6、成语解释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7、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8、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9、成语解释 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10、最后,有人回答:“人心难移。”
11、试着回答一下这道题:移得动;移得快;移得稳
12、“事”的意思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如事情、事件;引申含义为变故,如事故、事端;职业,如谋事;关系和责任,如你走吧,没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