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普问答

形容一个人什么都不懂的成语 集合85句

时间:2024-05-31 17:03:49 科普问答

一、形容一个人什么都不懂的成语

1、【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2、【出自】:《尔雅·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3、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4、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5、蜀将关兴与姜维三面夹击,司马懿大败而归

6、一窍不通: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7、【百思不解】惑,困惑;解:理解。觉得十分迷惑,不能理解。

8、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9、发音:měngdǒngwúzhī

10、出处: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11、【示例】: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

12、弄虚作假:搞虚假,欺骗别人。

13、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

14、一概不知:是什么都不知道。

15、【不知就里】就里:其中,底细。不知道内情。

16、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17、【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18、目中无人,读音[mùzhōngwúrén]释义: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例句:她过去总是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

19、【雾里看花】本相容年迈视力差,看货色含混,后也比喻看事情不逼真。

20、【不知所以】以:原因。不清楚为什么是这样。指不晓得起因。

二、形容一个人什么都不懂的成语句子

1、冥顽不灵:形容愚昧无知。

2、【胸中无数】指对情形懂得不明白,心里不底。

3、虚度[xūdù]:岁月空过,光阴浪掷;自称徒长年龄的谦词。

4、一意孤行,读音[yīyìgūxíng]释义: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例句:他对大家的好言相劝不理不顾,依然一意孤行。

5、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6、【出自】:《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7、一窍不通指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常用于讽刺他人愚蠢和糊涂。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8、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

9、【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要害。抓不住要领或症结。

10、懵懵懂懂[měngměngdǒngdǒng]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11、◎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12、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不通人情】:通:通晓,了解;人情:旧指人心、世情。不懂得人情世故。指不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13、【解释】: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14、【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5、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16、【心中无数】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晰,心里没有底。

17、【不堪设想】原有神秘奇妙的意思。现多指无奈设想,难以懂得。

18、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9、懵懵懂懂[měngměngdǒngdǒng]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

20、形容一个人不知羞耻的成语有:全无心肝、不以为耻、厚颜无耻、鲜廉寡耻、腼颜事仇。

三、形容一个人什么都不懂的成语有哪些

1、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

2、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窍不通”

3、【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4、【字词解释】窍:心窍,洞,孔。七窍指眼、鼻孔、耳朵、嘴。【成语性质】贬义词【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近义词】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词】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5、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6、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7、汗颜无地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

8、【大惑不解】解:理解。重复考虑,依然不能理解。也说百思不得其解。

9、五十步笑百步

10、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11、【一问三不知】??什么也不知道。

12、装腔作势: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13、形容没有人知道,不出名的成语是什么?

14、班门弄斧,读音[bānménnòngfǔ]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例句: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15、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6、关于闯荡的成语及解释如下:【东闯西踱】:指盲目地四处闯荡。【东闯西走】: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江湖骗子】:指闯荡江湖靠卖假药、算命等骗人谋生的人或招摇撞骗的人。【走南闯北】: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17、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18、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19、形容没有人知道的成语

20、【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确,不很懂。

四、形容一个人什么都不懂的成语怎么说

1、形容没有人知道,不出名的成语:

2、解释:懵懂:也作懵董。糊涂,不明了;对事物的模糊,没有认识到本质,只是粗浅了解,不明事理;懵懂与无知的意思一致。

3、唐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4、【解释】: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5、我用“不知薡蕫”这个成语来形容!

6、名不副实: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7、例句: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8、寂寂无闻、不为人知、默默无闻、闻所未闻

9、释义:比喻听不懂。出处:瞿秋白《乱弹》:“现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听弹琴,一窍不通了。

10、【如堕烟海】堕:落。似乎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方迷失方向,找不到脉络,抓不住要领。

11、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12、【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13、形容对事件不懂得、不清楚、不明白的成语

14、形容“不懂得珍惜”的词语有:虚度、枉费、过客、错过、过度开发、竭泽而渔、挥金如土、骄奢淫逸、失之交臂、暴殄天物、擦肩而过、错失良机、挥霍浪费、买椟还珠、削足适履等。

15、【茫然不解】茫然:无所知的样子。一窍不通,不理解。

16、【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件很奇异,说不出情理来。

17、释义: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18、【不得而知】得:可能。没有措施知道。

19、出处:《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20、释义:什么也不知道。

五、形容一个人什么都不懂的词语

1、弯弯曲曲:曲折不直的。

2、依然如故: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3、关于人情世故的成语及解释如下:【不省人事】:省:知觉。

4、南郭处士: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5、例句:上节课老师讲的什么,他竟然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