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勤学翻知误岑参《题山寺僧房》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作者:朱熹。
9、《尚书·禹贡》:“夫人有志,立不易其本;夫人无志,废不改其嗣。故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竟废。有思者能成事,无思者能废事。故学者日日进,不学者日日退。”
10、【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12、汝曹学艺须勤奋。贡桂生《六十示儿》
1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作者:陶渊明。
14、【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5、【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6、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作者:颜真卿。
18、《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20、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并且坚持不懈去练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自己更加熟练和自信。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同时也应该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1、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作者:文嘉。
2、【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程门立雪《宋史》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长歌行》汉·汉乐府
6、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7、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8、【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9、《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知识要持之以恒地去不断练习,这样不是很令人快乐吗?
10、——《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
11、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2、君子以俭德辟难。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13、该段文字意为:如果一个人有志向,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没有志向,就会失去所有的遗产。拥有思考能力的人能够完成任务,而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则会放弃任务。因此,勤奋学习的人会不断进步,而不勤奋学习的人则会逐渐退步。
14、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6、勤学刻苦,持之以恒为美德也。此道之艰辛,非人心力所能及者也。如崇山峻岭,虽步履艰辛,犹当不怠懈,方能见得凯旋之日。学习亦然,勤奋披荆斩棘,方能获得胜利。持之以恒则成事,止于顿挫则半途而废。唯有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悉心钻研,磨砺自身,方能功德圆满,成就卓越。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1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9、余力当勤学。权德舆《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20、稚子能勤学。陆游《夏夜》
1、忧勤学空饶。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以下是这句话的文言文原文和一段注释:
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8、【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9、——《上堂开示颂》唐·黄櫱禅师
10、七录《明史·张溥传》
1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3、此成语出自隋·李德林《〈霸朝集〉序》
14、殷勤奋君记取、周郎语。王恽《感皇恩赠提刑曹仲明》
15、贫能教子多勤奋。洪传经《寄怀珈姊去年曾来杭看梅其二》
1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7、【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解释: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重复、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亦说乎”则表达了他对此的欣慰和满足。
2、辛勤学机杼。曹邺《成名后献恩门》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4、天才出于勤奋。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6、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7、你好,以下是一篇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
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作者:文嘉。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3、——《离骚》先秦·屈原
14、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15、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8、——《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
19、清扬似玉须勤学。刘商《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2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