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矢口否认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2、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3、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4、①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呢?
5、【出处】:唐·鲍溶《会仙歌》:“轻轻濛濛,龙言凤语何从容,耳有响兮目无踪。”
6、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7、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8、虎口余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9、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10、虎口逃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11、危言逆耳、撧耳挠腮、撧耳顿足、撧耳揉腮、蹑足附耳、耳闻目染
12、钝口拙腮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13、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14、哑口无声、掩口失声、一口一声
15、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16、《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17、杜口吞声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18、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19、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20、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1、《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2、《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3、搔头摸耳、如风过耳、耳不旁听、舌敝耳聋、风吹马耳、口耳相承
4、附耳射声、塞耳偷铃、耳目闭塞、妥首帖耳、耳满鼻满、窃钟掩耳
5、②群众的呼声;我们岂能~?
6、万口一谈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7、有口无心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8、一辞同轨众口一词不约而同同声一辞一口同声不谋而合如出一口有口皆碑万口一辞
9、哑口无言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10、言人人殊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智者见智聚讼不已各抒己见大相径庭议论纷纷聚讼纷纭众口纷纭莫衷一是
11、空口无凭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12、碍口识羞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13、指忍不住笑出声来。
14、阖门百口指全家所有人
15、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16、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17、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释义]充:塞住;闻:听。
18、黄口小儿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19、《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20、万口一辞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1、口口相传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2、掩耳盗铃、震耳欲聋、充耳不闻、洗耳恭听、掩耳盗钟、口耳相传、抓耳挠腮、马耳东风、黄耳传书、马耳春风、以耳代目、贵耳贱目、六耳不同谋、倾耳细听、清耳悦心、公耳忘私、倾耳而听、挖耳当招、抓耳搔腮、口耳之学、以耳为目、国耳忘家、倾耳注目、赁耳佣目、口耳相承、洗耳拱听、塞耳偷铃、附耳低言、当耳旁风、扒耳搔腮
3、众口难调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4、俯首戢耳、附耳低言、嵬眼澒耳、杜耳恶闻、耳濡目击、眼瞎耳聋
5、耳闻眼见、耳视目听、耳目众多、东风过耳、耳目股肱、以耳为目
6、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7、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8、说的话好像还在耳边回响。形容自己对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别人对自己说过的话记得很清楚。
9、顿口拙腮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10、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11、言为心声心口如一一言不发
12、金口玉牙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13、指天誓日言不由衷有口无心声声口口一口一声
14、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15、口耳并重、爬耳搔腮、交头互耳、袖手充耳、耳闻目览、眼瞎耳聋
16、枉口拔舌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17、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8、拙口钝腮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19、有口难言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20、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1、犹口口声声。
2、出口伤人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3、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4、忠言逆耳[zhōngyánnìěr];释义;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出处;《儿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近义词;持平之论良药苦口危言逆耳;反义词;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5、绝口不道绝口:始终不开口。指闭口不说话
6、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7、《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8、异口同声、口口声声、杜口吞声、
9、闭口藏舌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10、苦口逆耳、在人耳目、掩耳盗锺、耳后风生、俯首弭耳、稗耳贩目
11、窃锺掩耳、逆耳良言、垂头塞耳、俛首帖耳、褎如充耳、逆耳利行
12、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13、洞心骇耳、耳食之论、耳濡目及、顿足捩耳、嵬目鸿耳、逆耳之言
14、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15、道听耳食、扒耳搔腮、耳提面训、墙风壁耳、掩耳偷铃、耳鬓斯磨
16、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17、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18、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19、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
20、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1、杜口裹足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2、百口莫辩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3、洗耳拱听、耳根清浄、言提其耳、赁耳佣目、塞耳盗锺、庸耳俗目
4、鸡口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5、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6、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7、耳闻不如面见、疾雷不暇掩耳、疾雷不及塞耳、捷雷不及掩耳、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8、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9、赤口毒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10、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11、众口纷纭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12、当耳边风、耳闻目见、惊耳骇目、耳后生风、赖有此耳、眼跳耳热
13、飘风过耳、遮掩耳目、垂耳下首、塞耳盗钟、耳视目食、目击耳闻
14、有口难分分:分辩。有嘴难分辩。形容难分辩清楚。
15、【解释】: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16、冲口而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17、病从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18、贵耳贱目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19、破口大骂满口恶语骂人
20、多口阿师指喜欢多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