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话文:“良马的年龄到了,穿盐车,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滞崩溃,漉法洒在地上,白出汗,中山路拖延,背着车辕不能上。”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4、【解释】: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5、比喻大材小用。
6、伯乐相马这个故事,千年流传不衰,就是人们始终期盼着伯乐能够永存。
7、人才在孔子看来是比较高的养成目标。所以他说才难矣!什么周武王才有十个人才,其中邑姜还是个女的,当然这不是看不起女子,而是称赞。人才必须能在王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文要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孔子的现实中,他给人才选择国君与服务对象的权利。直道事君,若家乡就能如此,就不必去国怀乡等等。
8、【反义词】人尽其才、人尽其材、杀鸡焉用牛刀
9、名师出高徒,就是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意思。
10、●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马克思
11、白话文:“速料葛怀敏的失败,像蜡烛照亮龟卜,一个当时最为了解部队。虽然南征无功,用人没有使用其特长,又有什么特别的。”
12、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13、一个人才的形成,真的不是我们人为都能够注定的,一个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每一个人才都不应该辜负她内心知识的一种力量,能够让他培养成一个人才,这才是真的不容易,所以好好尊重每一个人才,利用得当,才能让他们发挥出最有效的一种效果。
14、现实中,干部选拔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伯乐相马。
15、这个句子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
16、五、用违其长
17、白话文:“我听说圣人在位,那么所有材料必须举,官才能胜任能力,轻重应从,充分利用已准备好,那么不抑制大才能使住在小位;小材已极的分,就不因长久而合处超过材料的位置。”
1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20、离开了人才荟萃的中心,呼吸不到思想活跃的空气,不接触日新月异的潮流,我们的知识会陈腐,趣味会像死水一般变质。
1、●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马克思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年树人的教育大业,必须从娃娃抓起。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伯乐相马,相而不骑,不如不相!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培养人才必须从小抓起。
6、曹操的《短歌行》是非常有名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名句很多。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人事安排不当
8、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9、骥服盐车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用非其人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10、●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1、【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12、他年轻有为,个个都说他孺子可教。
1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4、【示例】: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业。◎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
15、●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16、这个年轻人认真上进,许多长辈都说他孺子可教。
17、【解释】: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18、名师出高徒,名父出贤子!鉴于你如此优秀出众、贤能无匹,建议你在父亲节到来时,大声向全世界宣布:我的老爸是“名人”,你也可以沾“名人”的光哦。
19、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
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1、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意思是:意思就是一棵大树的长成仅仅需要十年,但是人才的培养却要困难得多。
2、【解释】: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3、孔子的贤与才都在他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里。从招弟子与教育弟子过程的语录中就可以知道孔子对贤人与人才的定义。比如,贤哉!回矣。比如,才难矣!
4、韩寒的彩票投注站,是伯乐相马还是商业炒作?
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6、这听起来是明摆着的事,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如果老师能因才施教,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能表现很出色的。
7、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8、《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9、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0、【出处】《宋史·曹利用等传论》:“逵料葛怀敏之败,如烛照龟卜,一时最为知兵。虽南征无功,用违其长,又何尤焉。”
11、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12、【出自】:《战国策·楚策六》:“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法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13、【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14、形容不会用人的成语有很多,比如用非其人、大材小用、酒酸不售、骥服盐车、栖鸟于泉、小才大用、小材大用、用违其长、用违所长等。
15、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则进行创造。
16、我们盼望有伯乐相马的机会。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
18、白话文:“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在这样卖不出去……,酒酸,奇怪他为什么,问他们所知道,问长者杨倩,说……:‘狗猛则酒就卖不出去?’说:“人们害怕了。……,而狗去咬他,这酒酸了也卖不出去了。”
19、白话文:“三个具丰富归宿,不可以用错了人。从前魏文帝听从贾诩为三公,孙权大笑的。”
20、●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3、【出自】:晋·石崇《许巢论》:“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只有去做好对人才的培育,这个国家、民族、家庭才能够得到延续和繁衍,以及传承。因此人才培育是重中之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付出努力。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国家的任务,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传承的重担。
5、【示例】:骥服盐车不称情,轻裘肥马凤凰城。◎宋·黄庭坚《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
6、【解释】: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7、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又跑了,真的太难了。
8、【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9、【解释】: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10、我相信你是一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孺子可教的人才。
11、【释义】违:违背。用人没有使用其特长。
12、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主导一切科技的源头。
13、【近义词】怀才不遇、牛鼎烹鸡、牛刀割鸡、大器小用
14、【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5、四、骥服盐车
16、名师出高徒,这些学生早已青出于蓝了。
17、久久为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目光长远,从国家战略储备角度推动人才建设,提高人才质量,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为经济社会提供能量!
18、西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19、一、用非其人
20、这孩子聪明伶俐,在表演方面悟性很高,孺子可教,将来前程似锦。
1、【示例】蔡东藩《两晋演义》第四回:“吴主却令他分将父兵,真所谓用违其长了。”
2、【出处】:《魏略》:“三公具赡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3、明珠弹雀用珍珠打鸟雀。
4、办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要有长远的规划。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人才,所以他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7、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8、二、大材小用
9、●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10、当今社会越来越离不开人才的培育,即便今天的科技已经愈发壮大,但是我们仍需要人才来为世界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类人才的辛勤付出。我们也应当努力学习,争当各行各业的人才,为国家壮大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1、三、酒酸不售
12、人中之才,即人才,有谋事之才、谋略之才、将帅之才、栋梁之才。
13、从普通人到贤人、人才的进阶中必须经过学,经过君子品格形成。而学则有许多方法论,什么有志于学,温故知新,五十学易,君子弘毅,泰而不骄等等。孔子的学术体系或者说思想体系多以周礼为核心,君子为个人修养的目的,仕为社会之用。
14、●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