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冲八达、四荒八极,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四体不勤、四海为家、四世同堂、四面八方、八仙过海、五花八门、八面埋伏、毕恭毕敬、悖入悖出、暴饮暴食、笨手笨脚、笨头笨脑、
2、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范围广
3、成语出处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
4、【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5、【四冲八达】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6、况且这织布机,纺花车儿,一个箱子,一张抽斗桌,七拼八凑,卖了也值两千多钱。”
7、【四亭八当】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8、四冲八达,四方八面,四荒八极,四邻八舍,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衢八街,四时八节,四亭八当,四停八当,四通八达,四至八道,四乡八镇。
9、【解释】: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10、翻译:上尚人多手杂,动作纷乱。三、七拼八凑白话释义: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引申为胡乱凑合。朝代:清作者:李观海出处:《歧路灯》第四十一回;“我殡葬婆婆,是我替俺家男人行一辈子的大事,我不心疼钱。
11、成语解释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12、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四邻八舍、八万四千、
13、【四荒八极】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14、【四邻八舍】指左右邻居。
15、【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16、【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17、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18、四衢八街、四至八道、四时八节、四亭八当、
19、【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0、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21、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十分妥贴
22、【四乡八镇】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
23、此外,四八还可以用来表示某个人的年龄,比如四八岁的老人表示一个年纪较大的人。总之,四八可以在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24、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25、没有含四八的成语。只有含四和八的成语,比如:
26、【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27、成语解释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28、二、七手八脚白话释义: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朝代:宋作者:释普济出处:《五灯会元》第二十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
29、【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30、【出处】: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31、【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横通》:“然通之为名,盖取譬于道路,四冲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
32、【四方八面】到处;各个方面。
33、四八可以组成语言中的许多词语和短语。例如,可以用四八来表示数字48,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个时间点或日期的下午四点八十分。此外,四八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的数量或程度,比如四八个苹果表示很多苹果,或者四八分熟的牛排表示牛排煮得不完全熟。
34、【解释】: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35、【四衢八街】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36、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37、【四停八当】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同“四亭八当”。
38、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39、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40、一、七推八阻白话释义:比喻有意为难。朝代:明作者:高明出处:《琵琶记·蔡公逼试》:“我教你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这许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