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2、——《和子由渑池怀旧》
3、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③,玉壶光转④,一夜鱼龙舞⑤。
4、山色空蒙雨亦奇。
5、出自苏轼的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
6、乌台诗案后,哥哥苏轼到了黄州东坡耕地,弟弟苏辙来高安与商人争利,真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在危难到来的时候,苏辙不是明哲保身,而是以一种牺牲自己的态度去保存哥哥。即使受到牵连,他依然是以一种守护者的身份照料着哥哥的家属。这样的苏辙实在是太暖心了。
7、这首词是苏轼于公元1082年春3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充满乐观和自信。
8、出自苏轼的七律《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9、在仕途上。纵然苏东坡才华横溢,在仕途上他仍然需要由低级而往上升。在仁宗嘉佑六年,也就是
10、这首词是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乌台诗案”的委屈和不甘还在,苏轼心中有无尽的忧愁,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求解脱。此词就是苏轼游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触景生情、有所感慨而作。
11、苏轼与苏辙这对兄弟的深厚兄弟之情,古今罕见,一直为人们歌颂。兄弟俩从小一起读书玩耍,后来一同参加了科举考试,同中进士,在京城名声大噪,后来又一同参加了宋朝最难的制举考试,同样都榜上有名,连当时的皇帝都连连称赞:我为后代子孙选了两个太平宰相。请看好:是两个,不是一个哦,而且最后官至拜相的只有苏辙一个。可见苏辙虽然年龄更小,但却是同样优秀的。
12、这首诗作于1062年,是苏轼途径长安时遇到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董传时,话别之际赠给董传的。当时董传虽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所以苏轼说他“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很有理趣,形容饱读诗书者恰如其分,曾被某诗词大会节目当作开篇词。
13、入世与出世的交织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词,在这些词中,既有入世的进取之心,又有出世的人生取向。
14、⑥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姑娘们头上的鲜艳明丽的装饰。
15、“人生如梦”虽略有消极成分,终归此词还是以潇洒、豁达为主。
16、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17、首先,苏轼对于人生的理解是从多个角度出发的。他认为人生不仅仅是物质、金钱和权力的追求,更是一种内心的追求和心灵的升华。他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的领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话意味着人生得意时应该好好珍惜,不要让它随风而去。
18、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19、苏轼的性格,因为他才华盖世,所以前半生,比较锋芒毕露,引来了被人陷害的乌台诗案。虽说多方营救,他大难不死,被贬到黄州,但是他以后性格上有所收敛,变得更加豁达大度了。对我的启发是:做人要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等待机会,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
20、《江城子·密州出猎》
1、④玉壶:月亮。
2、酒监的职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只相当于国营的一个酒馆经理而已。监酒官的办公室就在一所小破房子里,露风漏雨还摇摇欲坠,俯首便是江边,据苏辙说:“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
3、苏轼人生境界的感悟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5、苏轼少年时期,才华出众,但他的生命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自幼年起便接受文学和哲学教育,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他,反而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人格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6、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7、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8、熙宁六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贬逐杭州通判,但也不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来到美丽的西湖游玩,把乐观旷达精神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寄情于湖光山色之中,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濛,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像绝世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西湖之美和苏轼因贬逐杭州通判形成了对比,体现出苏轼旷达精神境界,他十分乐观,笑面人生。
9、北宋时期官员的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可是苏轼很有本事地做到了月月光,因为他的朋友实在太多了,钱都花在了交际应酬上,在做慈善上。万一遇到事情了,急需用钱了怎么办?——向弟弟苏辙借。没有看错,就是向养了10个孩子,经常入不敷出的弟弟苏辙借。
10、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11、——《西江月·平山堂》
12、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于1082年重阳节,是在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旷达、乐观而略带惆怅。
13、人生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些人在失意时,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丧失斗志,但有的人面对不如意反而越战越勇。
14、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15、二、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16、生活压力大,每个人都有感到迷茫,会有很多牢骚与疑惑,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正能量的朋友在你身边给你鼓劲加油。
17、出自苏轼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18、苏东坡能在儒道佛中自由穿梭,而他在黄州,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淡然处之的一首词,更是成为他深受儒道佛思想影响的明证。所以,定风波这首词不仅仅是禅意十足,更是有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子。
19、,苏轼仕途正式开启。事事顺遂,似乎一抬眼就能看到金灿灿的未来。
2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出自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到了湖州之后,他又例行公事的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呈送皇帝。连年颠沛生涯,难免不会让苏轼对朝廷产生一些不满,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他就发了几句牢骚,说“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话落到皇帝耳中无疑是赤裸裸的嘲讽。
5、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和仕途,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6、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7、这首洒脱无限的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经3年。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他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因为他曾经历过更猛烈的人生风雨。
8、人要受得住委屈,要学会自足自乐。
9、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1、“此心安处是吾乡”,一派心安、淡定、恬然,成为很多人的网名和座右铭。
12、可以说苏辙的仕途刚刚开始是不大顺利的,可是由于他内敛沉稳的性格,相对苏轼的大大咧咧,毫无遮拦的大嘴巴,对任何人都无话不说的性格,苏辙的仕途,也就更为平坦。
13、如果生活中短暂的失意你可以忍受,那长期的坎坷磨难呢?
14、其次,苏轼对于人性的认知也很深刻。他认为人性有善良和恶劣之分,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改变来达到善良的境地。在他的《论正气书》中,他阐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内心有正气,才能抵挡来自外界的邪恶。
1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16、都说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背后替你负重而行。苏东坡的旷达乐观背后,是站着一个帮忙他收拾烂摊子的弟弟苏辙。
17、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8、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19、出自苏轼的七律《和董传留别》:
2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意思就是说:我白天就坐在市场上处理卖盐、卖酒、交易豚鱼的税收事务,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争尺寸的小利,来尽自己的职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道夜晚过去白天已经到来。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
2、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生活不一定要穿金戴玉,大鱼大肉,“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
4、苏轼在做翰林院学士时,有一天去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马上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轼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他的身上,有老子的“清静无为”、庄子的逍遥和齐物的精神,能看淡一切,包括人生的失败挫折和仕途的风霜雨雪。在苏东坡前路迷茫,特别是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苏东坡开始进入佛教,深受佛教的放下执着的解脱精神的影响。
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8、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9、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10、请求皇帝能够让自己以自身的全部官职换取苏轼性命,免其下狱。但未获批准。
11、在兄弟俩的晚年,苏轼受新党迫害被流放到岭南惠州,海南儋州,而弟弟苏辙因为持相同政见,同样遭受流放,被贬到雷州。
12、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1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14、苏轼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这里,苏轼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15、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16、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17、后来苏轼被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轼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轼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18、淡妆浓抹总相宜。
19、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0、人生须历经百般艰难千般辛苦,会遇见各色的事情,与多种人擦肩而过。生活有甜也有酸,会苦也会咸,生命尝过酸甜苦辣咸,最终回归平淡。
1、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黄州,他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苏轼在黄州安然而居,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2、经过两年三个月的服孝期满,兄弟俩才重新踏上仕途。
3、总的来说,苏轼的少年成名既是他个人天赋和努力的体现,也是他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的反映。这些经历和成就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5、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6、公元1061年冬,苏辙送哥哥苏轼至郑州,两人分手后苏辙回京写诗寄给苏轼,而这首正是苏轼的和诗。
7、苏轼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轼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8、苏轼被捕入狱后,他的全家被苏辙接到身边照顾,苏辙成了两家人的主心骨,一方面四处奔走营救苏轼,另一方面还要安抚家人,有多累可以想象。
9、东风起处,千百株树木都在夜间成了火树,开了银花,还吹得星星似的灯火,如雨点般地洒落下来。华丽的骏马和雕花的车辆往来不绝,整条街上都弥漫着香气。美妙的箫声响起,玉壶灯转动着光亮,鱼灯龙灯彻夜舞个不停。
10、康师在这本书中每一处引用都在现场标明了出处,包括每一则典故、轶闻。这样的写作必是一件繁琐而麻烦的事,可康师一丝不苟的这样做了,主观上是一个学者严谨的品格使然,客观上实在方便了喜爱苏轼的读者,读者可
11、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12、苏轼被贬黄州是在元丰三年,从太守到团练副使,生活上更穷了,最主要的还是心理上的委屈与不甘心。
13、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4、在仕途上,苏辙与苏轼共进退,兄弟之情高于锦绣前程。
15、出自苏轼的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16、写有关长江的作文,可联想苏轼赤壁赋。写离列,可联想柳永词
17、⑦盈盈:仪态美好。
18、这首词也作于1082年,当时苏轼经常出入于阡陌之上,从大自然中寻找美感,领略人生哲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满满全是放下名利、渴望醉心于山水之间的渔樵之情。
19、面对不如意的事,不要逃避,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才有奇迹。
20、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