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长两短:出自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解释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元·马致远·《荐福碑》一折
4、三从四德、三心二意、三餐四季、
5、也作:三顾草庐、草庐三顾、茅庐三顾
6、【举例造句】:纸灰起归何处?摆列着三牲五鼎,止不住短叹长吁。明·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
7、答:成语为中国汉语中的词汇表达一种形式,它与中国文化一样博大精深。这些知识都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承的结晶,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种意思的精辟表达定型词。
8、释义: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9、释义: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10、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十八章
11、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另一种解释是“三条阳线开启泰卦的意思;泰卦画法是先画一、二、三个阳爻,后画一、二、三个阴爻,占此六爻,就是三阳开泰。”
12、【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食物美好
13、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莅校任教。
14、三令五申、三番五次、
15、释义: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16、【解释】: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17、释义: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18、咱们目今正是惨败之余,人家牛先生肯屈驾前来,不用咱们三顾茅庐,难道我还不中途相迎,以表诚意!
19、褒贬色彩:褒义
20、三生三世、三言两语、三头六臂、三教九流、三山五岳、
1、释义: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2、后就用“三顾茅庐”比喻对信赖的人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请教。
3、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4、释义:指忠心不泯。
5、大多数成语都可以追溯一个典故或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般四字成语非常多,事实上成语从三字成语,最多到12个字的成语都有。
6、释义: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7、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
8、顾:拜访,看望;茅庐:茅草屋。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曾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去拜访,请隐居于隆中的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一次才见到诸葛亮。
9、例如5字成语:比葫芦画瓢、杀鸡给猴看;
10、三生有幸、三口之家、
11、释义: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12、释义: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13、带三字的成语有:
14、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15、释义: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16、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17、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在这里是依靠,依托的意思,未嫁的时候,依靠父亲给予生活的保障,出嫁之后,依靠丈夫给予保障,丈夫不在了,依靠成年的子女给予生活保障。
18、这些成语除了在语言交流中使用,还可以在写作中引用,非常有借鉴价值。
19、【解释】: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20、【出处】: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1、岁寒三友、孟母三迁、韦编三绝、狡兔三窟、退避三舍、入木三分、绕梁三日、约法三章、连中三元、两面三刀、垂涎三尺、日上三竿、三十三天、六韬三略、网开三面、五大三粗、半夜三更、一日三秋
2、凭借三顾茅庐的诚恳精神,徐厂长硬是把不愿出头露面的专家请过来现场进行指导。
3、释义: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4、不断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不仅能积累语言经验,还能锤炼思维逻辑能力。
5、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6、【出处】:宋·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7、有没有三个字的成语?
8、打边鼓、杵臼交、死对头、碰钉子、做霜枝、耍花腔、杀风景、唱高调、软骨头、耳报神、一团糟、一风吹、耳旁风、杯中物、刮地皮、实心眼、日牌货、放冷箭、抱不平、卷铺盖、一拾土、叫化子、石尤风、迁夫子、百世师、东家丘、抹稀泥、虎而冠、装门面、白费蜡、东窗计、二五耦、赶浪头、一牛鸣、打死虎,过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