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要注意的是,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并不是比喻句。如: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失恋者,尤其是失恋未久者,其实是非常渴望知道对方的情形的。刚刚离开上海的方鸿渐,当然也非常想知道唐晓芙现在怎样看待自己,是否还想着自己。当赵辛楣说不久前见过唐晓芙时,方鸿渐大为兴奋;而当赵辛楣说并未提起自己时,方鸿渐又大为失望。钱钟书连用两个比喻来说明方鸿渐始而兴奋继而失望的心理。方鸿渐虽然未能得到想等到的信息,但心中那条本在歇息的蛇却被惊动了。钱钟书这样写方鸿渐此刻的心理状态:
4、“那最好!不要提起我,不要提起我。”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暌隔的渺茫。鸿渐这时候只暗恨辛楣糊涂。
5、②暗喻。例如:
6、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7、钱钟书《围城》中的妙喻
8、阳光像巨大的白炽灯一样照射着大地。
9、“少女”是本体,“红蝴蝶”、“绿鹦鹉”、“蓝孔雀”都是它的喻体,属于一个本体带多个喻体的类型。
10、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⒊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1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5、就好比英俊但不潇洒的慕容复,武功高强,一身绝学,身旁美人相伴,王语嫣的一声“表哥”道尽多少深情。可是,他全看不见,或者是他看见了却又忽略了。一生把光复燕国作为执念,尽管他知道复国无望,却又放不下更释怀不了。最终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精神失常,躲在深山老林里度过余光的悲惨下场。
16、有梦想是好的,为之付出努力也是好的。但是在看明白大势所趋,复国无望,在对自己的能力和眼前的形势有一个清楚的评估后,他迷茫了。因为他从小被迫放弃玩乐,被执着于复国,复国成为了他唯一会做的事情。倘若不复国了,去做什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他不知道。
17、阳光就像是一团热情的火焰,照亮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18、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20、这里“厚障壁”是喻体。本体是“隔膜”,但不写出来。
1、阳光像一颗璀璨的钻石。
2、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3、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比喻的几种基本形式的典型例句展示给大家,并略作分析。
4、毛泽东的《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执念是什么?
6、与其说这是一种执念,不如说慕容复陷入了思想上的习惯桎梏,他的人生只在重复这一件事情,越陷越深。也没有足够有力的那个人出现在他身边带他离开。
7、从字面上理解,执念是执着忘己,念念不得。
8、⒉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9、③借喻。例如:
10、在船上,当赵辛楣说到在苏文纨的婚礼上见到唐晓芙,并说没有提到方鸿渐时,钱钟书写道:
11、④博喻。例如:
12、方鸿渐想把被惊醒的痛苦摆脱掉,所以拼命说闲话。钱钟书说方鸿渐的心像和心里的痛在赛跑,这已属奇思妙想;接着又把方鸿渐的说闲话比作抛掷拦阻痛苦的障碍物,就更让人拍案叫绝了。钱钟书借助种种比喻来描绘方鸿渐失恋的心理,真可谓曲尽其妙。
13、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7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这几首,太喜欢了,小时候大多背过了:
17、阳光像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
18、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0、慕容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有梦想奔着梦想去不好吗?
1、倘若说执着是一个褒义词,那么执念在我这里就是一个贬义词。执念是执着的病态升级,已经到了求不得,忘不掉的恶性循环了。
2、这段叙述,忽而明喻,忽而暗喻,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表现方鸿渐失恋初始期的心理状态。这些比喻用得极其精彩,尤其说方鸿渐自觉“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可谓极其准确妥帖。初失恋的人,会觉得身外的世界一切如旧又似乎一切都变了。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已经天崩地裂,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生活恢复原样。这样一种心理状态,要写得好不容易。钱钟书把这种状态中的方鸿渐比作在阳世游荡的孤鬼,也算别出心裁。
3、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围城》中,写到方鸿渐的失恋,作者几番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方鸿渐失恋后的心理写得意味无穷。如写方鸿渐刚与唐晓芙闹崩时,《围城》写道:
5、我会说执念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每天都在加强,每天在桎梏自己的牢笼上再束缚一层,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难以打破的习惯。
6、使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还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
7、一排人肩并肩,一边走一边做人浪,你看到的波动速度为相速度,这一排人行走的速度为群速度。
8、要是再问执念是什么?
9、阳光像镜子一样照射着大地。
10、鸿渐这时候,心像和心里的痛在赛跑,要跑得快,不让这痛赶上,胡扯些不相干的话,仿佛抛掷些障碍物,能暂时拦阻这痛的追赶,所以讲了一大堆出洋船上的光景。
11、比喻的作用:
1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⒈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14、①明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