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译文】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4、吾日三省吾身。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枧,愉愉如也。
7、巧言令色鲜矣仁。
8、【译文】坐席不合礼制,不坐。
9、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10、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11、【译文】孔子使使者向他邦友人问好,必再拜而送之。季康子送药品来问候,孔子拜而受之。告使者道:我还不知道那药性,暂时不尝了。
1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3、道听途说、了如指掌、一以贯之
1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5、【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小学生当然可以读《论语》。儒家文化就像传统文化的一条根,它有许许多多的名言名句,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和最高境界。像《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世世代代我们都把它挂在嘴边,年纪越大、阅历越深,越感到它的智慧。
18、一日三省、犯上作乱、不亦说乎
19、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20、D.敏而好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2、【译文】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3、意思是,孔子认为学习过程需要不停地反复巩固和实践,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7、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8、意思是,在身边的人中必然有值得学习的人。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做得好的方面去学习,并改进那些做得不好的方面。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1、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2、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意思是,一个君子应该注重本质品质修养,并保持真实和坦诚。
18、——《论语·公冶长》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通过不断地回顾历史,了解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并成为一个好老师。
1、意思是,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不会为了短暂享乐而违背原则。
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巧言令色,鲜亦仁!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C.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
7、安老怀少、斐然成章、饱食终日
8、意思是,如果你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就可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9、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0、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11、意思是,“巧言令色”和“慷慨仁爱”是相反的两种特质。
12、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以下是《论语》中的一些必背精华名句:
15、【译文】饭不因为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因为烹调的细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或过熟太烂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肉不要吃太多,不要比吃青菜米饭还要多。只有饮酒没有限制,以不喝醉、不捣乱、不闹事为原则。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8、子曰:“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知识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20、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3、【译文】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4、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源于《论语》的成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附参考译文: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第三,《论语》中有许多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学习的篇章,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可以教会小学生应该如何学习,让小学生早早知道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译文】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和悦刚正。若君主在,则步伐紧促,仪态安舒。
15、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16、【译文】孔子在乡里间,其貌温恭谦逊,好像不能说话的一般。他在宗庙朝廷时,说话极明白,不含糊,只是极谨敕。
17、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18、爱礼存羊、食无求饱、循循善诱
19、【译文】先生着装,领缘袖饰不用绀、绛,家居私服不用红、紫。当夏值暑,以细葛布或粗葛布做单衣,罩在内衣外面。黑衣配紫羔,白衣配鹿皮,黄衣配狐裘。休闲的皮袄做得长些,两个袖子,右边的一个做得短些。寝卧着睡衣,长度合一身有半。狐貉的皮毛温厚,私居在家时,用来做垫褥。若不在服丧期,佩饰无忌。不是朝祭之服,不用整幅的布匹裁剪,用了,则裁出杀缝。去凭吊时,不穿紫羔,不戴黑帽。年初大吉之月,必定身着礼服去朝贺。
2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如履薄冰、三省吾身、功亏一篑
2、无可无不可。
3、【译文】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4、文质彬彬、逝者如斯、贫而乐道
5、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8、【译文】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9、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10、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说,一个有品德的人永远都是开明宽厚的,而一个卑鄙的人则总是忧愁不安。
1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14、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论语·子罕》
16、无所不至、从心所欲、举一反三
17、B.不知为不知可以为师矣
18、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19、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