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2、“三五成群”是一个成语,表示三个或五个人成为一个小团体,一起行动或者聚在一起玩乐、聊天等。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的社交行为。在这个成语中,“三五”可以理解为“一部分人”,“成群”则表示他们聚集在一起。这个成语有时也会用来形容一些负面的情况,比如说一些不良青少年“三五成群”在街头闲逛等。
3、例如,你可以说:“在新学校的第一天,我看到很多人都三五成群地聊天,我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4、应该是说三五成群吧,有这么一个成语
5、示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戏侮。
6、两三成群不是成语,三五成群才是
7、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明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近义词有:成群结队,反义词有:风流云散、形单影只,三五成群是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群的分散。
8、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少数人组团、聚集起来可以发挥更大力量,或者表示多个个体或者事物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
9、三人成群不是成语。正确成语是:三五成群、三人成虎。
10、此题答案:三五成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三个人或五个人结成一组,形容人们结伴而行或聚在一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社交或活动中形成小团体,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情景。
11、五五成群不是成语
12、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戏侮。
13、【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14、应该是三五成群
15、【解释】: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16、【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17、三五成群,是指三个人一伙,五个人一群。是一个成语,出处:明年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嘻笑”。这里的三五都是虚数,意思是几个人一伙,人群分散,数量不多。这个成语本身没有褒贬义,只是形容人群的数量和壮态。在具体的句子里,才能赋予它的感情色彩。
18、答:成群结队和三五成群是近义词。题解:这两个成语都形容成群的人或其他动物。
19、这个成语出自早期的儒家典籍《礼记·曲礼上》:三五为群,六八为队,群有长,队有统。意思是三到五个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六到八人组成一个队伍,每个团体都有一个领导
20、风流云散、形单影只、人山人海、三三两两、孑然
1、【反义词】:风流云散、形单影只、人山人海
2、ㄙㄢㄨˇㄔㄥˊㄑㄩㄣˊ
3、三五成群成语解释
4、【示例】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把他嘲笑戏侮。◎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
5、一到周末,姑娘们就三五成群地涌向热闹繁华的市中心,逛街购物,妆扮自己。
6、比如“只有三五只小鸟还无法振翅高飞,三五只小鸟成群就能携手向前。”意思就是结合成群或者团队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7、因为通常三个一起称为一伙;五个人在一起称为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8、三五成群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群的分散。
9、形容一伙一伙的人,几个人几个人聚在一起。
10、三五成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三个人或五个人结成一组,形容人们结伴而行或聚在一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社交或活动中形成小团体,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情景。
11、余继登《典故纪闻》
12、【歇后语】:公园里的游客。
13、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群的分散。
14、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三个五个地聚集成群。
15、三五成群是一个常用的中文成语,意思是三到五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群体。
16、三五成群不是什么数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虽然里面有三和五这两个数字,但是具体是几个人没有定论,这样用于人群的分散或多的意思,还可以做谓式;做谓语,近义词有:三三两两,成群结队。
17、春天到了,湖面的冰已经融化,三五成群的野鸭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
18、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19、【成语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20、【成语结构】:主谓式
1、【解释】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