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办不同寻常的事,就要依靠不同寻常的人。
2、贵不与骄期而骄自来,富不与奢期而奢自至。——《旧唐书》
3、是:天下之至公,无他道也,由圣人故也。这句话强调了历史的意义和重要性,认为历史的教训和经验是人们学习和进步的基础。它鼓励人们通过研究和了解历史来获得智慧和启示,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4、白话文: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5、第四句: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白话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8、白马过隙,骏马驰过狭小的空间,速度极快,一闪就过去了。
9、白话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0、白话文: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12、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3、【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14、单者易折,众则难摧。——《魏书》
15、《史记·五帝本纪》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16、以言取士,士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梁书》
17、在《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逐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自己去与六国谈判,最终说服了楚王,订立了“合纵”盟约,这就是“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由来。平原君对毛逐说:“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8、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1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0、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21、贪图眼前利益,就会失去长远利益;沉溺于物质利益,就会损伤名誉。
22、【注释】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发布命令。行:做,行施。从:听从,顺从。
23、拔除腐朽的植物,不需要用斧头,即将落下的落叶,不必用大风吹落。即将过时的事物,不必特意去去除,它自己就会慢慢消失,这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
24、【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5、义兼长远,莫不肃然。——《南齐书》
26、【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
27、考虑问题从长远着眼,上上下下肃然敬服。
28、公元前200年,刘邦已经称帝,萧何负责建造未央宫,建得富丽堂皇,刘邦看过觉得觉得太奢华了,而天下才平定,所以动怒了。萧何一番解释,“假若不建得壮丽就无法显示天子之尊贵,并且可以不使得后世再行修建时超过前代。”刘邦听后很高兴。
29、刘邦起事之前,曾到咸阳服过徭役,目睹秦始皇出巡时的盛景,让这位年轻小伙子大开眼界,热血沸腾,这句话含而不露,书法了自己的理想。项羽曾经也看过秦始皇出巡,却直接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可见两人性格的差异。
30、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
3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唐代刘向
32、法之不行,自干贵戚。
33、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汉书》
34、【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35、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36、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37、单名一个稷,是稷谷的简称,为百谷之长,而社稷一词中的社为土神,稷就被奉为谷神,江山社稷,就是国家的象征。
38、在《信陵君列传》中,主要部分讲了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候生、名赢,年龄己有七十岁了,是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这个人虽不是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却经常拜访他,对此人特别尊重。信陵君集结部队打算同赵国共存亡,准备向秦军开战拼命的时候,路过夷门见到候生,候生在向信陵君献策窃符救赵的时候说了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39、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40、第七句: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41、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古人所警惕的是那些当面听从,而背后又反对的人。
42、第五句: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3、第八句:为之奈何?
4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三国志》
45、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隋书》
46、第三句: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47、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史记》
48、不知其人,视其友。
49、【赏析】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对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50、根据言语来选取士人,士人必将夸饰他们的言辞;根据行为来选取士人,士人必将竭力而行。
5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2、【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53、怒发上冲冠。
54、【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55、川泽接受肮脏,所以形成了深广,山岳包容缺点,所以造就了高大。
56、民以食为天。
5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8、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59、这是刘邦经常说的口头禅,“这事怎么办呢?”。人不是神仙,不可能全知全能,越是会问,越是谦虚,才越能进步,只是现在很多人觉得“为之奈何”太丢人。
60、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称帝之后,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设宴,席间,他与群臣讨论得到天下的原因,认为自己会用人。谈到项羽的失败时,就说他不会用范增,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61、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62、在《史记》中,有一篇讲孙膑的故事,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学家,是孙子的后代子孙。这个故事讲他教齐国的王公贵族田忌在赛马的时候,如何取胜的方法。他对田忌说:“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就这样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方法,等到三场比赛结束,田忌输了一次,赢了两次,赢得了齐王的许多钱财。
63、【注释】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诺言。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5、【赏析】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66、《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
67、【注释】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68、朽株将拔,非待寻斧,落叶就殒,无劳烈风。——《陈书》
69、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慢慢,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70、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7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7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73、白话文:书就是药啊,善于读它可以医愚。
74、【注释】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尽:完。良:好,优。
75、事贵应机,兵不厌诈。——《北齐书》
7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春秋孔子
77、彼可取而代也。
78、《十二本纪·夏本纪》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79、【注释】选自《史记。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
80、父母者,人之本也。
81、第六句: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8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83、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84、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北史》
85、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86、白话文: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87、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8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89、【注释】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善:友好,和气。
90、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意图。
91、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
92、《史记》的内容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其内记事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后期为止,跨距长达三千多年,对过去的历史传说和历史事实作了比较全面的记录及叙述。
93、美玉还没有从石块中剥离的时候,它看起来就像瓦砾、石块;好马没有奔驰的时候,和劣马混在一起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94、俊雄二字就是指的豪迈出众的人,是英雄,非常适合男孩起名。
95、累累若丧家之狗。
96、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97、【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9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论语》
99、此句很好的描述了“耳聪目明”四个字,耳朵灵敏可以听到很远的声音,眼睛可以观察到很细微的东西,是讲得高辛,一出生就会加自己的名字,拥有非凡的本领,取知远一名,就是希望孩子能纵揽全局,细心稳重,洞察细微。
100、在社会上立足,需要完美的修养和品行,但诚与孝是最重要的。没有诚信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而孝心,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101、白话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102、【注释】选自《史记。格虏: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103、【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104、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105、公元前203年,楚汉对峙时,项羽把刘太公放在砧板上,威胁刘邦不投降就煮了太公。刘邦却说:我和你一同接受楚王的命令,就是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真要煮你老爸,就分我一碗汤吧。
10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07、势单力薄,便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辱;人多气壮,便难以摧折。单个人的力量脆弱,容易受挫折;集体的力量强大,不容易被打垮,这是团队力量的直观表现。
108、【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09、期期以为不可。
110、后来者居上。
11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2、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
113、【赏析】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1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15、公元前199年,未央宫建成后,刘邦召集群臣,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酒宴。刘邦拿起一杯酒,起身向太上皇刘太公祝酒,说道:当年您经常骂我,说我游手好闲,不愿意干活,不会有产业,不能和二哥刘仲相比。那么,如今我的产业与二哥刘仲谁多呢?
116、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117、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118、【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何理想,以后的史实也正面了齐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确。
119、用兵作战在于能够抓住时机,利用计谋迷惑地方。在对敌斗争中,欺诈之术是非使用不可的,任何时候都讲究光明正大的人,无疑是天真和幼稚的。
120、志不强者智不达。——春秋墨翟
121、白话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
122、【注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23、第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124、聪明人考虑千次,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者考虑千次,总会有一次收获。做任何事情,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125、【注释】选自《史记·周鲁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126、贪于近者则贵远,溺于利者则伤名。——《晋书》
127、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128、【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129、选自《史记管宴列传》。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1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131、白话文: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通达。
132、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133、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134、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家都能懂得。我就说这句话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的帮助很大,让我明白如何用自身条件强弱互补、灵活转换;在时日常业务上更是要会合理的排兵布阵、计算得失;为人处事要懂得用己所长、补己之短和避其锋芒、以弱胜强。
1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春秋孔子《论语》
136、立非常之事,必俟非常之人。——《周书》
137、公元前204年,楚汉对峙时,项羽埋伏的弓弩手射中了刘邦的胸口,他却用手捂着脚,对人说“贼射中我的脚趾”。一是为了稳定军心,二是不让项羽知道他受了重伤。
138、土颜色为黄色,所以号称为黄色,有土属性的就属祥瑞征兆。因为是五帝本纪,所以此句也是概况了皇帝,德瑞就是有天子的祥瑞之兆,用于男孩,体现了父母对孩子德行的期望和要求。
139、【注释】选自《史记。士:男子的通称。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说:同悦,使高兴,使喜欢。容:装饰打扮。
140、第二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