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奥野宣之强调:“不管有多少信息,如果不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何帆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书是为人服务而不是相反,所以不必对书籍这个介质本身过于爱惜,只要吸取里面的知识就够了。
3、感悟评论——激发思想的火花,创造出自己的思想。
4、勤于练笔、写日记
5、有人不动笔不读书
6、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感悟评论
7、如果图片不清晰,可以点击图片“查看原图”,或者点击下方传送门直接查看导图源文件↓↓↓
8、如何活用读书笔记?
9、浅的层面,你读后得知道这本书说了什么?其中又分为主题概述和详细内容;
10、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11、一本书被利用得好还是不好,不在于它被看完后依然保持物理性的完好,而是你有所收获。当然这两件事并完全对立,只是不必对介质产生过分的执念。一本书看完清洁无比,但对书里的内容囫囵吞枣,那就有些本末倒置。
12、谢邀,如何最快地学习一本书的内容?
13、如何选购书籍?
14、这有问题吗?当然没有问题,对自己的书倍加爱护是好事。
15、有一件事要想清楚,书是为你服务的,还是你是为书服务。
16、就我而言,多年前非常接受不了在书上画线,因为这样你就影响到别人再看这本书。其实想想,那时候一本好书朋友和同学之间传阅,如今一本书就是自己看,只要自己能够接受,也没有必要照顾别人的感受。
17、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
18、其次,有技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19、第二阶段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20、读书笔记就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了一次“读三本相同主题的书,解决商务人士一个主题烦恼”的目标。
1、还有一类非常特殊的书是签名书,或者是买来的,或者是朋友赠书,但说实话也有一些是纯粹的人情,留着吧,占地方,不留吧,朋友面子。一本不喜欢的签名书,留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对得起赠书人,而今也只能另行处理——当然你也可以送给可能喜欢它的更合适的人。
2、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3、语文考试的大头是写作,也是孩子一生必备的生存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勤写。
4、葱鮪火锅=鱼肉+葱
5、“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是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价”比作葱段,以摘抄原文为主、以感悟评价为辅进行二者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法,可以帮助我们将读过的好书铭记于心。
6、下面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7、最后,就是反复复习,一本书不看三遍,又怎么说自己看过这本书,所以复习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记忆加深,也可以填补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观点,而且因为每一次读书都有不同的心得,所以这个方法很重要。
8、以上就是我的读书的心得,希望可以帮助你,也可以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
9、深的层面,把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or经验进行关联。比如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自己是怎么看待的,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哪些指导和借鉴?等等
10、自主判断的过程,就是加深自己对议题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11、书②:摘抄+感悟
12、世界读书日刚过,很多人会在这一天突击买书,而且确实也价格合适,但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到明年的读书日,上一年买的书还没有看完,这也不可取。世界读书日不是世界买书日,与其突击买下一大堆消化不了,还不如平时细水长流,仔细读来。
13、书③:摘抄+感悟
14、当你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出他的关键主旨与论述,分辨出如何解决他所面对的问题,你就会知道他在这本书中要说的是什么。
15、这可能还可以接受,何帆甚至还不拒绝撕书。他说,如果你觉得一本书里哪一页对你有用,而其他都可以舍弃,你完全可以把那一页撕下来保存,剩下的直接扔掉。他还说,一本书看完还保持原样只为放进书柜里显得美观,那是没有必要的形式主义。
16、但世界上的书不只是智识类,比如还有文学经典书,有些优秀的书值得一读再读,而且随着自己年龄、见识的增长,而后还能读出当初未能体会的内容。而且即使是智识类的书,有人看完还经常作为资料留存以备随时查看,因此也就用不着直接扔掉。
17、背诵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牢记于心。
18、再次,每天要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可以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只有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读书,之后养成习惯,那样才能使你在读书的时候高度集中,使得自己读的书映像深刻,还有一个就是可以把自己读到的书复述出来,这样的方式在脑中停留的记忆是最深的。通常可以记忆70以上吧,也可以使你自己用的时候转换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增加自己真正的内涵和素养。
19、这两年来我试着不对书那么友好,该折角折角,该划线划线,但一时还做不到何帆那么决绝,而且我认为不同的书要区别对待。
20、他就不主张对书过于“友好”。他从来都不动笔不读书,每次看书遇到有共鸣的地方或者有想法,就直接在那一页写下自己的感受。这对于很多爱惜书籍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接受,但何帆认为没有必要为书本身的形式所累,他觉得看书不划线不写字连边角都不折,这都是不对的。
1、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语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
2、书①:摘抄+感悟
3、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4、在总结作者论述的时候,一定要用这套中立的语言,而不是作者的语言。
5、创意的生成,通过索引,查找,提取出不同书的相关同一主题内容,对摘抄的内容进行整合,再加上感悟评论,提出新的假说,予以加工提升,就是一篇文章的素材。
6、但我们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批评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7、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你可以用纸笔或者思维导图软件,写下构成一个论述的所有主旨。
8、世界读书日不是世界买书日
9、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10、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11、做读书笔记有以下方法:摘抄、摘录;做卡片;提要钩玄;写读后感。
12、摘抄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加深理解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
13、可以随便做标记而后直接扔的做法,更适用于那些智识类的书,书里讲的知识和见解你了解之后,对你来说意义就不太大了,你需要看更进一步的书。
14、有一位学者叫何帆,他平时看书无数,最终几乎都能把书中内容为自己所用,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5、纸张在古代非常不易得,因此古人一直有惊惜字纸的习惯,一本书不仅要自己好好看,很多时候还要传家,一代一代传下去。如今的纸质书籍尽管还是应该爱护,但惊惜之心早不像古代那么重。
16、比如,坚持写日记就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习惯。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日记还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刚开始可能写得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但坚持下去就会逐渐提高,一旦形成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17、结合我自身经历,确定书单有以下几种方法:
18、摘抄——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思考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19、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0、勤于朗读、背诵
1、对书的洁净不必存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