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引用名言:正如某位名人所说:“……”。我们应该从这句话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不断进步。
2、含义深刻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加深读者的理解。如:我常想:许许多多初始的美往往容易被忽略,人们拼命追求的是加上一层精装的美,但事实上,真实便是美,不加任何修饰,不需要任何陪衬,如同这清丽的早晨。其实,年轻飞扬的心不正是早晨的写照吗?
3、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4、指旧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着文抒怀。亦指所著之文。
5、该文段需要论证的观点是“法律自觉”、“法律意识”,意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仰法律。文中名言“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强调的是法律对于人们内心的教化,以致人们会从内心遵守法律,形成法律自觉,最终形成法律意识。此名言十分深刻的指出了法律的最终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表面的制度约束,而在于全民守法、信仰法律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很恰当的论证了分论点。
6、受所写的人、事、物的感染,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以饱含感情的句子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拨动读者的心弦。如:啊,我美丽的家庭小院!我不是什么诗人,我要是诗人,准会写一首咏赞您的诗篇;我不是画家,不然,我一定会用七彩画笔把您画在画画上,让人们欣赏您的风姿。
7、我同情父亲,也想替母亲辩解。但是,我又能说些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干一点儿实际的事吧!于是,我动手收拾桌上的餐具。我想:美好的生活不是正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吗?
8、下面用两个分论点写作的例子做对比,跟大家说明如何恰当准确的引用名言来支撑观点。
9、以“提升政府执政能力,需深化依法执政观念。”为分论点,运用名言分析法展开分析论证。
10、再如《我们就是希望》的开头:"我试着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在这里啊/就是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这是引用新诗作为文章的开头。
11、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顺着文中所叙之事的自然发展,以它的必然结果作结尾,没有套话、没有空话,简单、自然,可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完整。如:
12、以“塑造法律自觉是树立法治意识的前提”为分论点,运用名言分析法展开分析论证。
13、《生活需要你》
14、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15、又如江苏省盐城的一位考生写的《做一匹靠自己的黑马》一文,开头引用了郑板桥留给他儿子的名言:“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名言的引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新颖、简明的开头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16、题记一行满了必须在下一排写“——题记”
17、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序》中曾经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就是说,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字——利!
18、精彩的军事表演很快结束了,我们说笑着,赞扬着,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体育场。
19、该文段需要论证的观点是“依法执政”的必要性,所以找寻的名言必须是关于论证要严格“依法执政”这一论点的。文中名言“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指的是以私心做事国家就混乱,按法度办事国家就太平。”很好地说出了为政者应该摒弃私心做事,依照法律理政。对于“依法执政”必要性的论证有理有据,思想深刻,发人深省,因此是十分有效并精彩的引用。
20、当送执意要回校的王老师出门时,夜已深了。雨,还是下个不停;风,更猛了;雷声紧跟着闪电在天空轰轰作响。我搀着王老师向夜雨中走去。此时,我脸上的泪水和雨水
1、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2、也就是开头空两格开始写题记的内容,写完后另起一行靠右写——题记
3、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
4、提出疑问: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已经忽略了……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5、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6、写作时引用名言名句,其目的是能更有力地说明道理,论证观点,抒发感情。
7、根据文章内容发展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在结尾时展开不受客观真实限制而又合理的想象,虚构出生动离奇、美丽动人的情境。这种结尾运用得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如:
8、听着,听着,我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来,我仿佛看见火红的枫叶、皑皑的白雪、山间的篝火、校园的小路……我仿佛看见自己也佩戴着大学的校徽兴高采烈地漫步其中。噢,我真盼望能快快长大!
9、又如浙江一位考生写的《读懂母亲》,开头直接引用丰子恺文中的妙句:“母亲啊,您是参天耸立的大树,我是树下一朵弱不禁风的小花,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阴?”名句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同时开门见山,给文章镶嵌了一个美丽的“凤头”。
10、“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11、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老挝
12、就是引用古今中外的诗歌、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名言警句等作为文章的开头。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知识性、文采性、深刻性,同时起到一种装点纹饰的作用。这种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二种形式。
13、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14、如莲花的开落。'满腔的爱恋竟赋予那出水芙蓉。"这是引用名家的散文作为开头,起到很好的作用。
15、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好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法莫泊桑《项链》
16、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唐代诗人王建
17、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谚语
18、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吗?
19、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我终于能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放开歌喉尽情地唱了,我深深地懂得:这歌声是用汗水换来的啊!还是爱迪生说得好:“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灵感。”
20、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欧洲
1、如《江南的味道》的开头:"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梦魂萦绕。难怪郑愁予会说:'我打江南走过,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
2、指古人在各处名胜地题写的文字。如各地的摩崖石刻,亦可称摩崖题记。
3、问句可分为疑问、设问、反问等,在结尾时若能恰当运用问句,可以增强语势,可以发人深思。如:
4、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5、我一定会自豪地回答:“我最崇拜我的爸爸。”
6、是啊,在我们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里,幸福快乐的家庭又何止我们一家,那发生在家庭中的趣事又何止这一桩呢?
7、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倪瑞璿
8、《那一刻,我原谅了离别》
9、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10、就这句话的读后感
11、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12、”结尾又引古训:“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从而作出结论,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
13、引出典故:早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意识到了……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典故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14、这首歌家喻户晓,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呢?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为母亲过一个节日吧!
15、有位同学写了篇《节约小议》的议论文。
16、引用名人名言开头的作文叫“议论文”,议论文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能让读者读的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17、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18、文章以引用名言名句开头:“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创业艰难尚节俭,守成不易戒奢华”,几句对仗工整的诗句自然引出论点:“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19、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
20、文中的两处引用为该文增色不少,作文的档次自然会提高。
1、提出建议: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2、文章结尾时不直接点题,而是通过描写景物自然地烘托文章的主题。这样的结尾含蓄,耐人寻味。如:
3、可见,通过两个分论点段落的示例,可以看出,都是论证有关“法律”话题,但具体观点不同,一个是强调“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一个是强调“法律意识”的意义,所以在二者的论证上倾向不用,所需要引用的名言警句也不尽相同,如果任意使用一个关于法律的名言去论证,不仅与观点不符,还会削弱论证,有牵强之嫌。因此在这里告诫大家名言的使用一定要恰当,与所论证的观点相契合,这才是引用名言,增加亮点的关键所在。
4、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互相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密,主题突出。这种结尾法很常见,也容易掌握。如:开头: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5、“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俗语说得果然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
6、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7、按照叙述顺序,先交待起因、经过,就在临近到收尾时,突然交待出乎人们意料的结果,使人眼前陡然一亮,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8、二、在需要抒情时引用。
9、混在了一起……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源出处:董其昌
11、题记引用名人名言的格式: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句话,后面再加上破折号,写上题记两个字。一般作为题记的文字是比较优美的,但是要求一般比较精炼,不宜很长,富有哲理性的,而且一定要关于题目内容,其实题记可以算作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点题。
14、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15、结尾:爸爸,我崇拜您的知识渊博,但我更崇拜您的“傻”劲。我长大了也要跟您
16、增加文章亮点的方法很多,比如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一组客观理性的数据,也可以是一句思想明达的名言警句,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名言警句的使用。名言警句是大部分学员十分青睐的一种方法,如果使用恰当,可作高分亮点。但如果使用太俗套,等于没用。另外,过于生、偏、涩的名言,和太过于常见的,都要避免使用。最重要的是,引用名言警句千万不可牵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否则会适得其反。
17、关于这个问题,开头模板:
18、总结全文: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的重要性。希望读者能够引以为戒,认真思考,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充实和美好。
19、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归纳出具有普通意义、哲理意味的语句,从而提高文章的立意。如:
20、那么怎样在作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名句呢?一、为引出观点、作出结论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