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2、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习惯。
3、、请小学生来幼儿园和我们的小朋友讲有关学校快乐一天的事情,让小学生和小朋友玩游戏;
4、、教师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如: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等。
5、请小学生进园和让我们的孩子走进小学。
6、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状况。
7、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8、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经常跟孩子讲小学生的活动内容,带孩子购买有关小学生活的图书;上文具店认识多种文具。
9、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多玩有一定难度的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手工制作、拼图等。
10、、联系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以及到学校模拟上课,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11、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
13、一、学习、生活上的准备:
14、B数学方面的渗透
15、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16、、让小学生给我们的小朋友戴红领巾,鲜艳的红领巾戴在胸前,小朋友是多么的激动。从而也会激励小朋友上学的愿望,争取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
17、延长活动的时间,适当的布置一些作业。
18、、协助老师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改变为集中排坐式的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学期的后期我们会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让孩子获得体验。
19、身体方面的准备:
20、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21、、会根据天气的变化穿脱衣服。
22、家长评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3、三、幼儿园的做法
24、一般来说,大班的活动时间在30分钟内,但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上课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会适当调整活动时间,由30分钟延长到35或者控制在40分钟以内。同时还会向孩子布置一些作业。如:让孩子回去讲故事请家长帮忙记录;甚至会请家长一起收集一些有关活动的资料等等。
25、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6、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7、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28、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29、三、具体措施:
30、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31、二、心理上的准备:
3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3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4、生活作息时间的调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35、三、几点具体做法:
36、、组织我们的孩子坐在小学的课室里,让未来的小学老师给他们上课。
37、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
38、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39、学习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及包容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让孩子成为同伴欢迎的人。
40、通过活动,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42、专注力的培养,要养成孩子专心的完成一件事。
43、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44、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5、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起居生活向个人料理过渡的锻炼,如:
46、、开学期初幼儿园在教学上已经开始布置两个学前班的老师关于幼小衔接工作的专题计划。
47、、开展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师会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样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48、开学当天:热情地陪伴孩子到校,并告诉他这是学习新生活的开始,会十分有趣,只要肯动脑筋,每天都会有进步。
49、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50、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51、有一定的识字量,学写自己的名字。
52、“环境造氛围”,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要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
53、培养受挫能力,敢于面对失败、面对困难,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从而培养阳光心态。
54、、目前我们大班的智力游戏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各种活动过程与结果。如:在计算活动中学习
55、此外,还可以为孩子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评语内容可以包括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为孩子的未来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56、三个月前,开始调节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的“生物钟”;养成早上睡早起的习惯,按时回幼儿园参加各项活动。如:让孩子按时回幼儿园参加晨运、早操等。
57、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58、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59、二、工作目标:
60、学习方面的准备:
61、此外,也可以作为学生评价自己和家长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依据,有助于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和协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62、对于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
63、班级日常工作:
64、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65、总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过程,是他们在跨入学习生涯中必经的一个重要时期,那是一种考验,一种经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