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国演义读后感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每当听到这首词,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三国时将士厮杀的情景——那是一个真正的三国!
3、乱世三国勇者存,不知其数英雄陨。
4、●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5、尚书孙资建议曹睿分兵守险要,养精蓄锐,以图吴蜀,曹睿驾回洛阳。赵云不少一将一卒而归,孔明赏赐。孔明挥泪斩马谡.孔明上表后主,自求贬丞相之职,让诸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东吴鄱阳大守周鲂诈降曹魏,乞兵征伐,司马懿领兵助曹休南下,曹休被赚入石亭,被陆逊打败。
6、●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琥侯弹琴退仲达
7、西凉马腾,使人通献帝,得密召,引军十万,入都杀贼。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9、●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10、孔明不用魏延长驱直入之计,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赵云杀死西凉大半韩德父子五人,大败魏军,楙退入南安郡。诸葛亮计取南安郡和安定都,擒夏侯楙。
11、孔明四出祁山。魏延、陈式不听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轻进”的命令,领兵出箕谷,被魏兵杀败。蜀兵劫曹真寨,司马懿救曹真。孔明斩陈式留魏延。又作书送曹真,曹真见书疾重而亡。孔明与懿斗阵,大败魏军。后主中司马懿反间计,召孔明回成都。孔明增灶减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12、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
13、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14、进有鸩董后之罪,承有拒李之功;进则灵帝尝欲杀之,承则献帝倾心托之。
15、●第九十一回祭沪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16、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诸葛亮一气周公谨。东吴周输赤壁之战后有点骄傲自以可以一战胜曹军,结果在南郡被曹仁打败了,这就是骄兵必败的结果。
17、司马懿深识诸葛亮之法,认为蜀兵利在速战,魏兵则宜久守。孔明虽然以火攻大败魏军,但还是安排退军之计,等到曹真知晓,蜀兵已去二日。魏延受诸葛密计,斩追将王双。东吴孙权称帝,后主听孔明言,赍礼作贺,陆逊虚张声势以伐魏。孔明出汉中,夺取陈仓,三出祁山,魏帝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抗蜀。
18、乱世出英雄,大浪淘沙
19、第17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读后感:这回袁术因吕布不讲信用而起七路大军来攻打吕布,吕布利用陈珪的计谋成功破敌,可见出“兵不在多”,也可以说是吕布的运气非常的好,不错。
20、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1、前有谋诛宦竖之何国舅,后有谋诛奸相之董国舅,遥遥相对,然二人不可同年而语矣。
2、●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3、天水太守马遵部下姜维,破孔明计并使赵云中计。孔明设计得姜维、得天水、上圭、冀成,前山祁山,兵临渭水。曹睿命曹真为大都督,与蜀军战。军师王朗被孔明骂死阵前,曹真郭淮亦被杀败。
4、五伐中原却得败
5、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6、●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7、司马懿要取汉中之咽喉街亭和列柳城。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他不听王平之劝,于山上林木深处下寨。懿领兵围山,谡下山而逃。懿先于郭淮得列柳城,后兵出箕谷。孔明见街亭、列柳城已失,安排退兵之计。司马懿引兵袭西城,诸葛亮只得演空城计,懿兵退后离西城往汉中而走。司马懿叹不如孔明。
8、如今三国局势陷入混乱。硝烟不断,百姓何安?
9、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孔融派太史慈星夜求见刘备,刘备受到信件以后,同关羽、张飞点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关羽斩黄巾军余党首领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刘备驱兵掩杀,城上孔融也驱兵出城,两下夹攻,余党溃退,解了北海之围。
10、曹操看见袁术猖狂,会合刘备,吕布和孙策,一起攻打袁术,后来成功了,袁术兵败将忙,逃走了,可以看出人不能骄傲自满,必须谦虚,恭敬。
11、孔明再上表伐魏。使陈仓守将郝昭同乡靳祥两番说郝来降,郝断然拒绝。孔明几次攻城不下,向姜维求计。姜维诈降曹真,费耀替曹真出征,中计自刎,蜀兵三至祁山。
12、曹操为报父仇,亲讨徐州陶谦。刘备借赵云和兵马解救陶谦,刘备第一次入城,陶谦设宴,见玄德仪表轩昂,是汉室宗亲,想将徐州牌印给刘备,刘备不受。第二次是刘备击退曹兵,谦因年迈,二子不才,推让徐州,刘备还不受。第三次是陶谦忽然染病,再托徐州,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刘备才答应暂时管理徐州事务。
13、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战败吕布,夺皇城,残虐百姓,挟天子,预令诸侯。李傕等满城搜索,得董卓零星皮骨,缝以香木,预厚葬。临葬时,天降雷雨,零皮碎骨,尽皆焚灭。
14、●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15、●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16、事欲其秘,何必歃血会饮?迹恐其露,何必立券书名?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祚汉,无徒为董承咎也。
17、魏军与西羌结连,西羌铁车兵大败蜀兵。孔明乘天降大雪,诱西羌铁车兵陷入坑堑而大败之。曹真两路先锋被赵云、魏延所斩,上表乞授。钟繇保举司马懿,曹睿加懿为平西都督,使由宛城赴长安。司马懿得孟达造反信,不奏朝延,先予征除,后见曹睿,举张合为先锋,往破蜀兵。
18、未知江山何时聚,但求世人安乐居。
19、这本书中我喜欢的十七个故事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战长沙,三个锦囊,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定军山,浑身是胆,计收姜维,大破铁兵车,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蜀军割麦,木牛流马,葫芦谷,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木牛流马,因为诸葛亮用两只匹木牛流马就骗了司马懿上千匹木牛流马.我特别爱看这本书,我看完之后还想看,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20、●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
1、德予民,义待士,礼安邦,法治国,武镇四域,仁修天下!家国天下,君王权术,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何日为期?
2、大魏江山帝王轮,权职难掌朝臣吞。
3、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有时也总会答应朋友的事,但我们总会不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朋友的事,耽误一下没关系。其实当你对朋友说:“对不起,我忘了。”的时候,朋友心中不仅仅着急,更有气愤,很有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4、不日黄巾又起,李傕草召,命曹操平乱。曹轻取全胜,收降兵三十万,招贤纳士,得郭嘉荀彧之谋,典韦于禁之勇。曹密书其父,速来相见。曹父得书,收敛钱财,星夜前往。徐州太守陶谦,设酒款待,遣人护送,不想错派小人,贪图银钱,尽诛曹氏。曹操震怒,驱兵奔徐州,预屠城,为父报仇,陶谦百口莫辩,预献身以保全徐州百姓。
5、乃二人之贤否不同,而同于败者,进之失在不断,承之失在不密。
6、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7、●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
8、“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这个乱世,群雄逐鹿,人才辈出。其中,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9、我感觉令我心潮澎湃,感悟很深
10、一个国家的兴亡,除了要有一个贤明的君王,其次,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就像诸葛亮,他一心为刘备出谋,使得蜀国的实力日益壮大起来。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他不骄不傲。街亭失守,他却自降三级。刘备死,后主刘禅继位。可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反而更加忠心地辅佐刘禅,才总算稳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宣扬和学习。
11、孔明祭泸水入师回成都。曹丕崩,曹睿立。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兵马。孔明根据参军马谡建议使反间计,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孔明上表伐魏,谯周谏阻不听。曹睿封夏侯渊之子夏侯楙为大都督,司徒王朗谏劝不听。楙率兵二十余万,星夜到长安。
12、司马懿派郭淮、孙礼速战,诸葛早有防备;当晚司马懿派人劫蜀寨,却又中了诸葛亮之计。张苞身死,孔明回成都养病。司马懿班师。建兴八年秋七月,睿即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引四十万大兵,来取汉中。大雨连降三十日,马无草料,死者无数,军士怨声不绝,司马懿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