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凭着一腔爱好和热情,他钻进了摄影世界,像海绵一样不断地从前辈的经验和采风的实践中吸取摄影知识,而自己的摄影技巧也越发娴熟了,照片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2、而父母这些无处不在的指责批评声和不包容孩子反复犯错的心理,才是导致孩子不断犯错的根本原因所在。
3、为什么孩子总是犯错呢?
4、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给予的是批评和指责,孩子可能会逃避尝试而终止成长。
5、而这个错误递减的过程至少需要21次的练习,即21次的错误递减。
6、为什么是21次的错误递减呢?
7、我觉得,父母如果想有效地帮助孩子避免犯错,那就是让孩子不断去试误。
8、二、耐心细致,教会具体方法。
9、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错误递减的学习过程。
10、一、身教胜于言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11、当孩子的错误递减至零时,说明他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技能,完成了从“知”到“行”的转化,即完成了学习的过程。
12、尹建莉老师说过,“不许孩子犯错误,本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由,我们允许孩子在同一件事上犯两次甚至更多次错误,我们坚信,没有哪一次错误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错误,每一次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13、他以前就有摄影的爱好,只是涉猎不深,但凭着多年排版识图美图的经验,他也能跟这群资深摄影发烧友们聊得起来。
14、后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一些比赛,无论是单位的、地区的还是行业内、全国性的比赛,他都获得了奖项。
15、我认为帮助孩子避免犯错的最佳方法,是父母允许孩子去各种试误,孩子则在不断调整中错误递减,直至错误为零,以此循环往复,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16、在父母眼里,孩子似乎总在犯错,不断挑战父母的忍耐力。其实,是由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待,不体谅孩子的实际情况造成的。
17、然后,孩子就可能会今天犯10个错误,经过练习以后,明天可能犯9个错误,后天犯8个错误……以此类推,错误会慢慢递减,直至没有错误。
18、我儿子干家务我从来不看,因为我看了就会忍不住插手,所以我就不看,在别的房间干别的事,他干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干得再差也比不干好。虽然孩子直到现在洗袜子也没有我洗得干净,也是隔几天脏得不行了才洗一次,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已经有两三年了我从来没给他洗过袜子,我觉得这就是孩子进步的地方,随着孩子长大他自然会洗得越来越干净,到了青春期爱美了有面子了估计洗得比我还干净,比我洗得还勤,我急什么呢?
19、孩子很积极地问我能不能变回以前,还问我有没有自信回到以前,用我鼓励他的那些话鼓励我,让我要有自信能变回去,我答应他我要变回去,但我又说我现在有点年龄大了,很多事情干不了也干不好,我也想努力地干,但是如果实在干不了那也没办法,孩子鼓励了我很久,最后说算了算了,你实在干不了就算了,那能我多费点劲了。孩子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后,当他认为我不是不爱他对他不好的时候,他说变立即就“变”回去了,又恢复
20、我是心灵成长师兰陵月,愿我的解答能帮你找到希望之光!
1、过两天做饭的时候,需要打鸡蛋,我主动邀请孩子来打鸡蛋,这次孩子小心翼翼的打破鸡蛋,蛋清全部流进碗里,孩子又轻捏住蛋壳扔进了垃圾桶里。
2、我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平和地说,“你想再试试吗?”
3、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心目中的预期,父母就会经常用很多的“为什么”来质问孩子的错误,比如:“告诉你多少遍,你还做错。”或者“为什么这道题又错了,就不能认真点吗?”等等。
4、毕竟这是项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了。不需要任何脑力劳动,只要能够熟练运用软件,根据经验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
5、但我及时鼓励她“不错啊,比第一次打鸡蛋进步了许多,蛋清液全部打到碗里了,我要给你个赞,如果下次蛋壳不掉进碗里就更好了。”
6、孩子又打了个鸡蛋,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蛋清液全部打到碗里了,只是用力过度,有一些蛋壳也跟着掉进碗里了。
7、愿我的建议能帮到你。
8、他那些处理图片的技术用在排版上是绰绰有余,但到了修照片的时候就显得促襟见肘了。而且他的摄影技术也只是些皮毛功夫,远不及群里的前辈。
9、由于印刷厂效益好,他的工作量很大,但基本上都是重复性工作。
10、具体在干家务方面来说,我首先对自己严要求,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一个勤劳整洁的妈妈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熏陶。这一点我倒没有做出太大努力,我个人本身在家务卫生方面对自己要求就比较高,孩子从小到大,到过我们家的人总是说我们家干净得就象没有孩子一样。
11、我认识一个印刷厂的人,从前在厂里干排版的。
12、古人说得好,教育,上所施下所效也,养子使作善也。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家长教育自己成人的过程,当我们感谢孩子让我们重生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走在了教育的路上。
13、三、忍得住,绝不插手
14、如果你把主业看成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不妨从兴趣爱好下手,无论是打发时间也好,还是为了多学一门技能,总之不要浪费宝贵光阴,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或许还能“无心栽柳柳成阴”。
15、如果父母给予的是鼓励和肯定,孩子就会继续尝试,敢于犯错、乐于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16、所以,父母不必过于苛责孩子的反复出错。
17、单位效益好,他又不舍得辞职。留下的话,除了干完那些没有难度的工作外,他还能干什么呢?
18、这时他发现,原来把多余的能量和时间用在兴趣爱好上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19、孩子既惊讶又开心的说,“恩,我想再试试,我会小心一点的。”
20、孩子干家务刚开始都是干不好的,比如洗袜子,虽然我也认真教了,但儿子刚开始洗得就是不干净。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忍得住,他自己的事情坚决让他自己做,自己不要太勤快,为图自己省事替孩子去干。
1、我又及时夸她“经过两次练习,你已经不把蛋清流在碗外边了,这次蛋壳也没有掉进碗里,还主动把蛋壳扔进垃圾桶里,我要给你点两个赞。”
2、我的孩子曾经对打鸡蛋特别好奇,而我以前认为孩子小,肯定会弄得一团乱糟,到时候我又得额外费时间和精力再去收拾,所以总是拒绝她。
3、看到我快发火的样子,孩子怯怯的小声说,“对不起,妈妈,我只是想要自己打个鸡蛋。”
4、是啊,孩子只是想尝试做一件看起来很有趣的事情,这不正是我所希望她有的探索精神吗?如果我责骂孩子,不就是在亲手折断她好奇探索的“翅膀”吗?
5、面对孩子的每一次错误,我都是先夸孩子进步的地方,而后再提一点小建议,帮助她看到忽视的地方,下一次的时候,孩子自身就会特别注意去改进,慢慢错误递减,越做越好。
6、由于拍得好,他渐渐有了知名度。很多人甚至单位找他帮忙照相,他也获得了主业之外的收入。
7、于是他加入了采风群,有空也参加他们的摄影活动。
8、人们常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21次的错误递减机会,让他们逐渐养成一个好习惯。
9、每天工作很简单,就是把客户提供的资料排版成杂志、宣传册或书籍等样式。
10、刚开始接触排版时,他觉得挺新鲜,也很有干劲,过了三年,等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熟练作业不需要师傅指导的时候,他渐渐觉得空虚。
11、如何让孩子有效避免犯错呢?
12、可他觉得自己的能量还很大,不应该把光阴浪费在日复一日的简单机械劳动中。
13、正好厂里有个员工自发组建的采风群,里面都是一些摄影爱好者。除了平常晒晒照片、交流技巧外,还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外出采风。
14、后来趁我不注意,孩子就偷偷打了个鸡蛋,果然不出我所料,弄得满地都是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