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侧重不同:比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2、借喻中,代替本体的事物与本体没有直接关系,而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找到两者的共同点。比如“我们之间隔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里的鸿沟是喻体,本体是情感上的隔阂,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可以找到共同点。
3、借代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和借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借代就是句子中不出现本体,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4、借代和借喻,在代替本体事物这一点上是相通的。但它们的区别是明显的:二者构成的基础不同。
5、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6、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7、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
8、比喻: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9、描写手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感情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10、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11、一、侧重点不同
12、借代和比喻的区别: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13、比喻就是用一样事物比喻另一样事物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两种事物不同借代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比拟根据感情的需要,故意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或把抽象概念当作人或物来描绘,这种“人物交融”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14、前面讲到了,借喻也是比喻,所以借喻的前提是这个句子先要是比喻句。另外,借喻句子中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只出现了喻体。所以,辨别一个比喻句是不是借喻,只需要看这个句子中是否出现了本体和比喻词,如果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则这个比喻句是借喻。
15、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16、隐喻[暗喻]
17、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18、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19、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20、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如:“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
1、二、作用不同
2、如红领巾们向警察叔叔敬礼!这里“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们
3、比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4、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5、暗喻就是句子中出现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其中比喻词一般是“就是”、“成了”、“变成”等。举个例子:大堰河啊,你是母亲。
6、借代中,代替本体的事物与本体是直接的关系,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用“帆”代指船,就是借代的修辞,帆是船的一部分,两者有直接的联系。
7、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名称。
8、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9、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把了。
10、借代也叫“换名”,它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11、表现手法主要是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12、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它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区别借代与借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13、比喻:是指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比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
14、借代和比喻是两种修辞手法,它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
15、借代:修辞格的一种。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16、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17、如何辨别借喻修辞。
18、本质不同:借代是代而不喻,即用跟本体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本体;比喻则是用相似或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来代替本体。
19、“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不能说少年队员象红领巾。
20、借喻是一种本体和关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借喻本体与喻体的关系较明喻、暗喻更密切,喻体代表什么本体,要结合特定语境去意会。
1、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2、比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3、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
4、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5、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6、借代: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元休心头怒恶!譬如这里闹鑊铎,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凌景埏校注:“借代,这里是与其的意思。”
7、可以看到,借代和借喻确有共同点,都不出现本体,那么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呢?看代替本体的事物是否与本体有关系。
8、关系不同: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来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只是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9、“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在鲁迅《故乡》中杨二嫂的描写,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直接说杨二嫂像画图仪器里的圆规,这是比喻。但你举的这个例子,使用杨二嫂的特征来代替杨二嫂了,这时候就是借喻了。
10、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1、一、意思不同
12、借代和比喻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13、把人的欢呼声拟作浪涛声,突出声音的气势,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14、如: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15、一、概念不同
16、四、修辞效果不同
17、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8、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记住是相关性,部分可以代替整体,特征可以代替事物。
19、明喻就是句子中出现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其中比喻词一般是“好像”、“犹如”、“仿佛”等。举个例子:美人如玉。
20、三、修辞手法不同
1、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借代:是指用借体代本体,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
3、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复杂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4、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5、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6、举例如下:借代那些戴红领巾的正兴高采烈的走在春游的路上。比喻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多么像一个红苹果。
7、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8、借代: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元休心头怒恶!譬如这里闹鑊铎,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凌景埏校注:“借代,这里是与其的意思。”
9、三、侧重点不同
10、作用不同: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名称。
1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12、替代本体的东西不一样:
13、借喻不一样,句子中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只出现喻体,将喻体代替本体。举个例子: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这句中的“幼苗”是喻体,将儿童比喻成幼苗,但是没有出现儿童字眼。
14、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15、比喻: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16、二、出处不同
17、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被比喻的叫本体,比喻的叫喻体,中间一般用比喻词连接。一般的比喻句要出现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8、借代的作用:形象生动、重点突出;简洁、精炼;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19、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
20、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
3、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
4、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成立的基础必须是本体与喻体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东西,它利用的是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的相似性。
5、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6、借代,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
7、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8、⑵比喻的种类
9、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10、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属比喻句。
11、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