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子夏在说这番话时,完全是一个积极的态度,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只是为后面的劝说做的一个铺垫,关键是要表达后半句的意思。前半句和后半句是一个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2、断句为: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所以,生死有命,富贵在拼。不能改变生死,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
4、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句读也有人提出过,这是最近的事。在2004年8月24日的《语言文字报》上,王昌铭先生撰文提出这种观点。照这种句读,这是孔子在自问自答。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孔子说,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这种解释不为错。
5、话说孔子有个弟子叫司马牛,有一个版本说他是独子,还有一个版本说,他虽然有个哥哥,但他与哥哥不睦,不认自己的哥哥。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情况,有一天,他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夏抱怨道:“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听后劝道:“商闻之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6、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的犯错误,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
7、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8、比如,虽然有的人出身高贵,家境殷实。但因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由富家子弟、富二代变成无所作为的普通人,甚至沦为阶下囚的不胜枚举。自古不就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吗。
9、我们要正确对待“无知”,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掩盖自己的缺点,你将永远保留这个缺点;正视你的缺点,你将克服这个缺点。”——若谷
10、一个人的完美之处,在于找出自身的缺点。——意大利
11、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人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有这种或那种弱点。当他失败时,这种弱点将会缓解他的沉痛之情。——拉布吕耳尔
12、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13、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4、毫无的缺点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他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朋友,他似乎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种。——赫兹里特
15、我们必须敢于正视,然后才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1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
1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读源远流长,文化大革命用来攻击孔子。
18、你要感激欺骗过你的人,那是增加你的见识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
20、作为批评的接受者,当遇到别人批评时,我们必须比那些批评我们的人更有自制力。
1、有两句话,虽然不是本意错误,但是被误解意思或误传走样:
2、在别人面前,可能我们需要伪装,但在自我定位时,就完全没必要藏着掖了。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缺点,至少你要对自己坦白。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是内心强大的标志,而只有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可能有高情商。——刘思同
3、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托马斯·布朗
4、【内容搬运自百度百科词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第二句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6、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7、这句话也是误传走样的。原话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女人的婚姻不能丈夫的贫穷和年迈影响,是一种鼓励女人忠贞爱情婚姻的积极言论。由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谐音,而且意思相近又通俗易懂,所以就误传了。
8、心灵的成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的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别人。——卡耐基
9、只有心甘情愿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才能从中得到不可言喻的安乐——马蒂尔
10、劝告自己改正缺点正视不足的名言警句
11、目前所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至少有六种。
12、竖子得机可为上人,明争暗斗,朋党错接,狐狗连力,祸害一堣;君子失心既为鱼肉,是非难断,恩怨难清,黑白不分,抑郁终生。
13、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空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4、应当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没有什么错。但这只是几种可能中的一种。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愚民政策。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1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6、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结合儒家仁民爱物、“政者正也”的思想进行分析,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可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出其中绝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儒家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思想的体现。
17、近代,大都采取批评的态度。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孔子把民看作愚昧无知的人,可使服从,不可使知之……”孔子政治思想保守。又如冯友兰在《论孔丘》中说: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让他们听从驱使。”孔子鼓吹愚民政策。文革时批判孔子的愚民政策,也大都是引用这两位学者的话。
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该句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19、犯错误是无可非议的,只要能及时觉察并纠正就好。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贝弗里奇
20、你必须有正视缺点的勇气,才会有享受优点的福气。——杰克·坎菲尔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从美德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还要多。
3、【释义】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4、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下文语境:
5、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莫言
6、相反,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打拼,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人生逆袭的,也比比皆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现代的**首富李嘉诚,就是“寒门出贵子”的典型代表。
7、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年轻人要是做了亏心事,往往不敢照良心的镜子,而成年人却敢于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差别,盖在于此。
9、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0、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11、我认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完善都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鼓舞士气,才能真正进步,否则徒然助长虚骄之气,是没有好处的。——何兆武
12、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一书中对此的解释也极有参考价值。原文如下:上章言教化,本章言行政,而大义相通。因此钱穆先生的理解是:“先生说:‘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用意所在。’”
13、一个人的完美之处,在于找出自身的缺点。
14、勤于学习他人之长的人,是谦逊的人;能够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是明智的人;肯于接受批评的人,是自省的人;善于分析得失的人,是聪明的人;四种品质兼备便成就了包容,有了包容之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怀一颗至真、至美、至善的心,走向最美境界。
15、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司马牛抱怨说:人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劝说:人的生死都是由上天注定的,家里有几个孩子,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是一个人只要做事情没有过失,对别人尊敬有礼貌,那么,天底下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他的兄弟。如果真能做到这些,你还愁没有兄弟吗?
16、人人须日日改过,一旦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过矣。——陶觉
17、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西塞罗
18、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19、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我宁可坚持正确的东西而得不到丝毫谢忱,也不愿意不受惩罚地去犯任何错误——大加图
1、我要站到所有正确的人那一边。正确时和他们在一起,错误时就离开他们——亚·林肯
2、突然发现我的生活方式是颠倒的,我总是幻想着未来的种种美好,然后再强迫别人也要跟着自己的计划的幻想走。若不,我们便感慨世事难测,人心难沽。
3、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余光中
4、“谬误”总是筑在流沙上,而“正确”却它坚固的基础建立在稳定的中心上——詹·拉·洛威尔
5、要想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我们得穿越到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6、第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7、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忘了自己的缺点,就产生骄傲自满。——德谟克利特
9、永远都不要为了目的而忘了初衷,就像给风命名的,不是它要去的方向,而是它来时的方向。——夏正正
10、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除了生死我们无法决定,人生的一切事情,包括富贵,都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来改变。
11、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12、你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想表达啥意思吗?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切事情都是上天的安排,人只能接受命运的主宰吗。其实你错了,此话原本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13、出自《论语•泰伯篇》。由于古汉语没有断句,所以人们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按照不同的断句,对此句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不同,所得的句意不同,由此产生了很多争论,不同的断句会有截然不同的为政思想。
1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5、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16、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子夏这段话是劝司马牛,虽然像生死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但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没有兄弟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改变的。而且司马牛在听了子夏的劝说后,确实改变了自己郁郁寡欢的心情,喜欢与人交往,后来结交了不少好朋友。
17、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主张爱人的孔子是不会有如此主张的。
1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9、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上面所举的两种句读不同的句子都是讲得通的。但按第一种来解释孔子的话,则与孔子的思想抵牾太甚。第二种虽略近孔子的思想,然此中“可”义模糊,解释者也有不透彻之嫌。其实还有第三种句读方法。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第三种句读方法,由于对使的理解不同,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1、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2、方今之世,权欲熏心,世人逐名求利,卖身以求荣之辈,鬻耻以显名之属,乱伦以获爵之类,不胜枚举。
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唐李贤注《淮南子》,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6、随和可能伴随着自卑,好胜可能伴随着骄傲,谦虚可能伴随着平庸,坚定可能伴随着武断。
7、在教学中不要不受学生的批评,要好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又应在实际经验中求得学问
8、然后来断句,逐一解读、分析。
9、可如今人们却断章取义,只截取了前半句,为不思进取找借口,为碌碌无为寻托词,是典型的消极宿命论。
10、大家都认为90后的执着,有时候是鲁莽的、不对的,但那就是真实的自己。以后我也不会回避我的不足,我在慢慢学习和成长。——张艺兴
1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2、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3、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出处《诸葛亮》,想要从一件事上得利,也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害处,想要成功,先考虑失败的结果是否能承受。
14、过则勿惮改。——孔子
15、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