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群十分拥挤的场面
2、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
3、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4、《明王绂北京八景图·居庸叠翠》:绘都城西北居庸关景色。山崖峻绝,层峦叠翠;两山夹峙,中有石城,南北设门,置军卫以守之。造句:层峦叠翠的黄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
5、成语解释 犹叠床架屋。喻重复。
6、成语出处 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7、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8、【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场题犯讳》:“故至诚无息一章,层出叠见,初不计及御名上一字也。”
9、【成语】:层层深入
10、意思是:一层又一层,形容层次繁多、错综复杂。梯田,山峦,云朵都具有这一特点。
11、【解释】:层:重复,接连不断。逐步达到事物的内部或逐步掌握事物的中心。
12、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财富极多
13、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4、峰峦叠嶂:又称为层峦叠嶂。指山峰重迭。峰峦叠起:意思是说一座山峰紧接着一座山峰,层层叠起。
15、成语解释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16、身着粉色的露肩雪纺短裙,腰间的蝴蝶结可爱动人,层层叠叠的蕾丝点缀在美丽的裙子上。长长的卷发披在肩上。
17、成语解释 峦:山峰;嶂:高耸、险峻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也作“层岩叠峰”、“重峦叠幛”。
18、成语出处 唐·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19、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累赘
20、山清水秀太阳高照,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
1、清颜自德《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曲:“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湾湾流不断。”朱自清《短诗与长诗》:“有时旁薄郁积,在心里盘旋回荡,久而后出;这种情感,必极其层层迭迭、曲折顿挫之致。”郭小川《秋歌》之一:“历史的高山呵,层层迭迭!”
2、清颜自德《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曲:“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湾湾流
3、【出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唐书·艺文志》:“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能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兴衰。”
4、成语出处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其《通志二十略》,以论断为主,以记述为辅,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惜其为太史公范围所困,以纪传十之七、八,填塞全书,支床叠屋,为大体玷。”
5、成语解释 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6、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7、成语解释 形容财富极多。
8、亦作“层层迭迭”。形容层次繁多、错综复杂。
9、成语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10、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叠背。”
11、该成语最早是出自唐·郑谷《燕》。
12、【解释】: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13、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
14、【成语】:层出叠见
15、这个词结构是联合式,一般是用来作谓语、宾语。主要就是形容说话很多的意思。它的近义词还有滔滔不绝、千语万言。
16、口口声声,断断续续,浩浩荡荡,稀稀拉拉,松松散散,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来来往往,踉踉跄跄,来来去去,风风火火,匆匆忙忙,来来回回
17、【举例造句】:非堆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有自数十至四百余字者。清·纪昀《水经注目录校后记》
18、成语出处 《文献通考经籍五二》:“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叠出,宏远微妙。”
19、宋·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
20、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
1、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2、山清水秀太阳高照,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
3、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4、成语解释 挺着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也可形容仗势傲物的样子。
5、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6、【举例造句】:爱国精神之表现于中外文学里已经是层出不穷的,数不胜数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7、【成语】:层出不穷
8、【解释】: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9、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10、层层叠起的意思就是指一层一层地叠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