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要将白发换红颜
2、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3、甘蔗老来甜,辣椒老来红。
4、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5、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6、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7、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8、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9、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0、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赞美老人的.诗句
11、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2、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13、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14、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15、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16、、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17、提到姜西溟,纳兰与其交游还有一段佳话:
1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1、总的来说,纳兰此作将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写己,下片转至友人,把笔触瞄准了各种秋景,景语之处句句怀人,显得尤为真挚感人。
2、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3、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6、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人老无能,神老无灵。
9、姜西溟是“江南三布衣”中的一位,与纳兰交游时姜西溟是纳兰之父纳兰明珠政敌的门生,常与其父对立,他曾经在纳兰面前摔过杯子,臭骂纳兰家“没有一个好人”。而纳兰却不以为怀,认为姜西溟的牢骚不过是对于官场黑暗和龌龊的不满,始终以诚相待。在姜西溟在京考试时,毅然不顾父亲反对,将姜西溟接到自己家里住,以解生活之忧。
10、乌球子树老来红,荷叶老来结莲蓬。
11、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支龙孙绕凤
1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1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这首寄词中,纳兰以“小院新凉”起笔,言及天气刚刚转冷,后句有“晚来”自然说到那一天已至傍晚,天气变凉了,秋凉便有些寒意了。词的上片从自己的感官出发,写怀友心绪:天色已晚,小院里添了几分寒意,便觉得此时衣裳有点单薄了。念及此,便想起那友人,为下片怀人之言埋下伏笔。此时我只能一人独饮驱寒,自然也是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了。可谁又是主,谁又是客,来来往往还不是自己一个人?
1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8、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19、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0、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终身不复鼓
1、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2、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3、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4、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6、另有故事说姜,一向狂傲,口无遮拦,甚至几犯欺君犯上的大罪,都被纳兰一一化解。而姜最终发现纳兰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并由衷为之感动。在感谢纳兰的信中,他写道:轸念贫交,施及存殁。使藐然之孤,虽不能尽养与生前,尤得慰所生于地下。由此可见,他们两个人,一个是真诚相待朋友,包容朋友,一个是直言不讳,快人快语。这样的友谊,这样的交情,在今天读来,亦觉得让人动容。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9、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10、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11、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1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13、纳兰与姜西溟: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14、想想此处,应是这种风景:西风劲吹夕阳,随着晚风,天气转寒,我怀念友人是否衣履单薄,不抵风寒呢?想到你处,自是槐花也承受不起这风寒,萧萧索索,落了一阵,你是否也执酒驱寒,跟我一般寂寞独酌呢?
15、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16、四五十岁的女人最无声的炫耀:
1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8、纳兰性德在给姜西溟赠词《金缕曲·慰西溟》中有“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句,词中提到了萧寺,史料更记载:姜西溟到京参加“博学鸿词”考试,在京时曾寓居萧寺。而纳兰与其交游甚密,自然可知这首词为纳兰怀念姜西溟所作。
19、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20、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1、下片自然承接到怀念友人处,便提及萧寺。自友人处起笔,想当初跟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对饮长谈之景,对比此刻的形影相吊,忽觉黯然。恰巧是在萧寺,虽史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多造立寺庙,而冠之以姓,成为萧寺”。虽其名出自姓氏,但也觉萧索之意,遂有了下句“别绪应萧索”。此处纳兰匠心独运,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随后而至的秋凉之感上,又用萧寺做引子,显得巧妙有味。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