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行书的每一笔都有落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提笔、按笔连写笔侧笔撇挑出勾出顺势方法/步骤行书的每一笔都有落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如横画,左为落笔,中为行笔,右为收笔;竖画,上为落笔,中为行笔,下为收笔等。写好行书的技巧和方法如下:笔画曲直转换到位书写行书的时候,掌握笔画之间的曲直转换主要靠笔锋的折转,提顿来实现。行书字体笔画的直线性,给人一种沉重刚毅的视觉效果。而行书笔画的曲线性呈现出一种柔和美,与直线性互为映衬,才能体现行书的俊美洒脱。中锋行笔。上面说了,行书必须大部分时间是提着笔进行圆转的,在行书书写中必须保持中锋,才能使线条更加圆润和饱满并有入木三分之感。避免漂浮。要学好行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行书,作为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以其便捷与美观成为应用最广的书体。学好行书,需掌握六大基本技法:笔法、墨法、点画写法、结构、章法与风格气韵。笔法是行书的基础,需做到中锋用笔、方圆兼备、中侧锋并用,以牵丝映带、似连非连、笔断势连的形式贯通气脉。笔法。笔法指执笔和用笔,写行书的人一般都练习过楷书,所以执笔和用笔都有了基础。行书的笔法比楷书要丰富得多。要做到中锋用笔,方圆兼备,侧锋并用,点画之间以牵丝映带、似连非连、笔断势连的形式贯通气脉。墨法。中国画家讲究“笔墨”二字,书家也讲究这两个字。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笔法是行书技法的基础。逆入平出,即起笔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收笔回收,类似打拳时的收拳再出击。行笔时应注重笔与纸的摩擦,以“入木三分”、“以锥画沙”为原则。方圆兼备,方笔有力险峻,圆笔流动柔和,需在提按中兼顾。
行书的每一笔都有落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如横画,左为落笔,中为行笔,右为收笔;竖画,上为落笔,中为行笔,下为收笔等。技巧:落笔要有轻有重,行笔要有快有慢,收笔要有回有露。提笔、按笔:行书的用笔很讲究提按,这起到点画粗细变化和节奏的轻重作用。行书的口诀如下:笔画口诀。楷中有动,点画飘逸;笔势连贯,起伏有状;相互照应,行云流水;横竖撇捺,活动有备。字形口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似楷非楷,似草非草;结构如楷,贵在灵动;字形大小,一切随需。笔法口诀。写行书的口诀放慢楷法,运笔增速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不同书体形态的不同,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行书技巧特点有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随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者是牵连下笔,或者是钩挑出锋不再回峰作顿,像这样笔画发生变异,这样写的时候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流畅起来。
钩法钩划是因为书写速度较快,或是因为结构的需要由其他笔画连带而出的,所以钩划不能离开其他笔划而单独存在,它是笔划之间呼应的桥梁。在王羲之行书中,钩法很多,用笔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有横钩、竖钩、斜钩、心钩、竖弯钩、横折钩、横折弯钩等。上挑横“未”、“来”二字的下横为上挑横。逆锋起笔;中锋右行;至尽处折锋向左上提笔出锋收笔。重横一字中数横并列称“重横”。写重横要有变化,如“字三横,又长又短,收笔处有方有圆;“书”字八横,有粗有细,起笔处有顺有逆。王羲之行书或用意连,或用形连;在形连或用牵丝相引,或用折搭呼应,或用笔画相连,通篇贯气。诚如《临池管见》所说:“右军书转左侧右,变化迷离,所谓状若断而复连,势如斜而反正者,妙于离合故也。”第二个原则是和中有违。夸张的起笔。看“末”字的第二横,也是斜向切笔,但切笔的幅度极大,中竖的左边全都是这一横的起笔。这种处理方式造成了一种笔画结合的错位状态,打破定势思维和左右平均分配。最后收笔的顺势特征。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订阅我们的邮件列表,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