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无仅有”这一成语,源于古文经典,用以形容事物或现象的独特性与稀有性,意指世上仅此一例,再无其他。
“绝无仅有”这一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极为罕见,独一无二。它强调了事物或现象的独特性和稀有性,意味着在同类事物中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比的对象。
绝无仅有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指某种事物非常稀少,达到了独一无二的程度。这种独特性往往使得这样的事物或现象在历史或现实中极为罕见,难以找到类比。
在实际使用中,绝无仅有这一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各种珍稀、特殊、罕见的事物或情况。例如,一件艺术品、一种自然现象、一项技术发明,或者某人的才能、品德等。
“绝无仅有”这一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上皇帝书》。在文中,苏轼用“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来形容某种高尚的品质或行为,表达其稀有性。
成语“绝无仅有”的结构为联合式,由“绝”、“无”、“仅有”三个字组成。“绝”表示绝对、完全的意思,“无”表示没有,“仅有”则表示仅仅有、只有。
“绝无仅有”的近义词有“绝世超伦”、“举世无双”、“空前绝后”等,这些词语也都表达了独特和稀有之意。而其反义词则包括“举不胜举”、“多如牛毛”等,这些词语强调了事物的普遍性和数量众多。
成语“绝无仅有”在感情色彩上通常为褒义词,用来赞美或强调事物的独特性和稀有性。
例如,在科技领域,一项创新技术的突破可能被形容为“绝无仅有”,意味着这项技术是前所未有的,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绝无仅有”这一成语,不仅是对事物稀有性的描述,也是对人类智慧和努力的肯定。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卓越和独特的也要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珍贵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