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钟先生在闲谈中察言观色,发现今天老朋友的情绪有些反常。
2、造句:在仁君轩里玩赏着这些紫砂壶,他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3、坚韧不拔: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4、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5、成语解释: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6、心坚石穿: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7、出处: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8、【辨形】颦;不能写作“频”。
9、成语解释: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
10、【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11、【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
12、成语解释: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13、造句:站在海边,迎面吹来的海风,使我心旷神怡。
14、比喻比喻揣度对方的心思。
15、也作察颜观色、察言辨色
16、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7、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18、【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19、出处:《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20、成语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1、善于察言观色的教师,往往不必多费口舌就能摸清学生的心思。
2、而成语的开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一般来说,成语的开头分为长语头和短语头两类,长语头指的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例如“井底之蛙”;短语头指的是由一个字组成的或者由一个词的某个部分组成,例如“刮目相看”。
3、《三国志·吴书·滕胤传》
4、造句:松开了那已经被咬的发白的嘴唇,沈博儒若释重负的说道。
5、此外,成语还有很多来源,有些成语是出自《论语》、《诗经》等古籍,而另一些则是由民间故事演化而来。
6、成语描述一种事物或情况,是汉语中的重要语言现象。
7、基本察:辨析;色:脸色。辨析言谈,观看脸色。
8、褒贬色彩含褒、贬二义
9、造句:将分期付款的最后一笔钱付清,他如释重负,轻松无比。
10、成语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11、造句: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12、造句:终于把小王给找回来了。谢天谢地,真不容易。
13、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4、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5、察言观色,务尽情理。
16、出处:《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17、有志竟成:只要有好的志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18、【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19、【例句】不从主观实际出发;像~那样;胡乱模仿;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20、成语解释: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
2、总之,成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既有文化内涵,也有美观性。
3、【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4、《论语·颜渊》
5、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6、戮力同心:“戮力”,合力。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大家同心合力。